考研帮 > 报考 > 报考经验

2020考研:做好职业规划,考研or就业不难选

  摘要:最近,一则《青海“弃北大读技校”的那位同学获了全国大奖》的消息,再次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这位弃北大读技校,如今在人社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中斩获一等奖的人,名叫周浩。今天帮帮就想从他的故事,来与大家聊聊考研职业规划。

  提起周浩这个名字,或许会有小伙伴还会依稀记得当初轰动全国的“弃北大读技校”的新闻。周皓是个大学霸,他曾经以660的高分、青海理科第五名的好成绩考进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周浩其实从小就展现出了自己对机械方面的兴趣,他本来想报考的是有很多实用性课程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这个想法却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父母觉得这样高的分数不报考清华北大简直就是浪费,高中班主任也一直希望他能报考更好的学校。

  面对家人和老师的期望,周浩选择了妥协。他本以为自己能很快适应在北大的生活,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之后,生命科学学科中大量纯粹的理论分析只让他觉得头疼,而且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大多在毕业后会考研,这条学术道路,和他理想中的职业规划一点都不符合。

  大二的时候,周浩选择休学一年外出打工,以此希望自己能沉淀一下,重新考虑自己的专业,在尝试无果后,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离开北大,转去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弃北大,选技校,这个选择对很多人来说都会认为不可思议,但选择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是他慎重考虑之后的结果,艰难说服父母之后,周浩终于如愿以偿,开始了自己真正所热爱的数控技术的学习。

  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很乐意接收这样一个有些特殊的学生,考虑到他有一定的操作基础,为了让周浩接受更大的挑战,他直接进入了技师班,小班授课。因为学习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周浩的进度突飞猛进,很快就追赶上了落下的两年进度,成为了小班中项目完成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学生。

  在接下来几年的学习中,他屡获大奖,朝着自己努力的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道路发展,他成为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并在毕业之后成功留校,成为了数控技术的老师,如今更是再获全国一等奖,证明了自己当年的选择没有错。

  这个事例看似与我们真正要谈的考研还是就业并不相干,但他们其实是同一个问题:职业规划问题。

  “不知不觉,我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不久的将来我即将面临毕业,但我却不知道今后的道路该怎样走。

  “父母希望我继续深造,他们觉得读研能提高学历,光宗耀祖;可是我又担心三年后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不乐观。我很矛盾,也很犹豫。”

  考研还是就业,我该如何选择呢?”

  这是跨考论坛中以为坛友的留言,颇能代表大学生面临就业和考研选择时的矛盾心态。

  大三,是目前许多大学生做出职业选择的重要转折时期。因为临近毕业,并且耳闻目睹师兄师姐们在就业或者考研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和努力,大三学生往往会对自己的前途和职业理想产生关注。一方面,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前途充满期待,准备摩拳擦掌大展宏图;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由于涉世未深,也会为前进途中含有的太多不确定因素而感到迷茫,甚至是恐慌。

  摆在大学生面前的通常有四条路:就业、考研、出国和创业,而就业和考研几乎是绝大部分同学都会列入考虑范畴的两类出路。尽管就业和考研最终都是为了在事业和职业发展中有所收获,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但在特定的时间要对两条道路进行取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这个选择本身就可能对人生及发展起决定作用。于是,很多人站在这个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不断地问自己:未来的路,我该怎么走?是向左走,直接投身六百万的大学生就业大军,在社会实践中证明自己的价值?还是向右走,在提升自身能力和拓宽发展平台等方面积蓄力量?

  在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在面临就业或者考研的选择时既无奈又有些盲目。这可能与他们没能把握好自己的真正需求,像周浩一样,对个人及社会形势估计不足有关,因此容易在就业压力和家人期望面前迷失自我。在职场中我们见过太多像周浩这样的例子:人们在发展中撞到了南墙,并对自身的职业发展产生了疑问,才回过头来质疑最初的抉择,重新反思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及发展规划。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在进行考研或者就业的选择之前就做好职业规划?只有尽早地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对自我职业方向做好准确的定位,我们才能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并使其不断增值,从而增强竞争力。

  或许一些打算就业或者正在为找工作发愁的同学会很无奈:现在不是我想选择工作,而是工作选择我,一毕业能顺利地找到工作就不错了,哪里还敢谈什么理想和规划?还是先解决温饱问题重要啊。又或许一些打算考研或者正在为考研而努力的同学们会感到有些不耐烦:我现在想的就是考研,以及如何考上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哪有那么多时间来考虑职业规划的问题?还是把职业规划留到临毕业的时候再说吧。其实这是我们很多人对职业规划的误解。

  人生好比一次旅行,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奔跑,可很少有人停下来真正认真想一想:我要去什么地方?为了这个地方我需要做些什么?我现在千辛万苦想去的地方是我真正喜欢的吗?那么,如何才能在“就业还是考研”的选择前把握自我?帮帮建议大家可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职业规划的意识

  成功人士与非成功人士的区别往往就在于成功人士始终有强烈的规划意识,自觉自主地进行职业规划。哈佛大学的爱德华·班菲德(Edwant·Barfield)博士对美国社会进步动力的研究发现,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长期时间观念的人。他们在做每天、每周、每月活动规划时,都会用长期的观点去考量。他们会规划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未来计划。他们分配资源或做决策都是基于他们预期自己在几年后的地位而定。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仅对于刚刚跨入社会的职场人士,而且对于考研一族,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如果我们参加工作或者决定考研前,缺乏职业规划的意识,并且从来没有对自己未来进行过长远规划,从来没有针对自己的理想和规划来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和岗位,那么很可能等我们到了30岁,仍然没有形成自己的真正专长和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到那时候,我们将会面临在现有岗位继续下去出路不大,重新转行又要花费很大力气和付出巨大机会成本的尴尬境地。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周浩一样,有着学霸的大脑与成绩,可以让一所学校轻易的接受他并为之提供便利。

  (二)进行准确的自我认知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高考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往往被喻为中国学生人生中意义最重大的两次考试。有的同学高考时,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不明确的,不知道自己喜欢学什么、适合学什么,对社会的了解也很有限,因此这个阶段很难形成明确清晰的职业规划,高考志愿的选择也往往由家长代劳。

  但是,经过四年的本科专业学习,甚至还有几年的工作实践经历,在对自己以及社会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很多学生往往能够自主地对考研的专业和学校进行选择。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许多人的苦恼就在于选择考研的专业时过多参考了家人和朋友的意见,而忽略了聆听自己的心声,明明了解自我对专业的态度、需求以及个人的性格特点,却不能坚持内心的需要。尽管他学的专业比较热门,但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只会事倍功半,无法释放出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还有可能是一事无成。假若周浩在第一次面临抉择时,能坚持自己的信念,或许就不会走那段弯路。因为,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性格特征,不同倾向的人往往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模式,其潜在的职业发展方向也大不相同。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我们要分析考研和就业两大发展方向是否与自我认知相匹配。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职业规划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就是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要做到“人职匹配”。如果我们所选择的职业正好需要使用自己所偏好的性格和行为倾向,那我们就更容易得心应手、轻松愉快、富有成就;反之则会不适应、困难重重,给个人的发展和组织造成影响。

  在现今的职场中,因“性格与职业”的选择发生错位而导致职业失败,已逐渐成为职场人士面临的越来越严峻的问题。从心理学的意义上看,性格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从人的职业发展来看,性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匹配度,却很可能决定了事业的成功与否。例如像外向、喜好社交的性格,可能更擅长从事那些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倾向于在组织或团队中充当沟通和协调的角色;而内向、喜欢研究的性格,可能更擅长对科学或文化知识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工作,倾向于用理性和分析来处理问题。怎样才能让你的“个性”成为职业发展的导航者,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评估自己的性格和行为模式,以及了解“性格与职业定位”之间的关联性,并进行准确而有效的职业定位。

  Google(谷歌)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说,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考研前,我们应该问问自己的内心:我选择什么专业?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我对这个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是不是充满兴趣?我是否能够胜任这个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我要以此专业作为终身职业发展的方向吗?就业前,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选择什么职业?我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我对这个职业是不是充满了激情?我是否能够胜任这类工作并不断地为之而努力?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请你要慎重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活动及对象所产生的积极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它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不仅对人们正在从事的事情、活动、项目或工作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还为将来可能开展的事情、活动、项目或工作做好积极的准备。

  如果我们选择汉语言文字学这个专业作为考研的专业目标,不仅仅是因为容易考取或者容易就业等外在的吸引力,更是因为自己内心对这个专业的喜好和兴趣,那么我们就能保持长久的学习和研究热情,也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效果;如果我们选择在生物制药企业担任研发人员,不仅仅是因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更是因为喜好研发工作的挑战性和创新性,那么我们才能忍耐一次次失败再失败的寂寞和枯燥。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对某个职业和专业领域感兴趣,并具备足够的能力来胜任时,我们才能学会享受学习、享受工作、享受成功。

  最后,希望处于纠结中的各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不走弯路,前路一片坦途。

  (实习小编:时达迪)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