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报考 > 报考经验

择校大巴已启动,请坐稳扶好!

  摘要:择校选择是很多同学纠结不已的大难题,放眼看过去无从着手。要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心仪院校需要充分考虑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做出最佳选择。愿大家都能有一个好的开始,走向通往理想的康庄大道。

  “我本科二本,考985学校是不是难度有点大?”

  “北京的学校竞争太激烈了,我是不是应该选个其他的城市?”

  “本科成绩不太好,能不能报好点的学校”

  最近收到了很多类似上面的问题,因此决定写一篇系统地分析考研学校的文章。(本文分析对象是不跨专业选学校的类型,跨专业涉及范围太广、受个人意愿等主观因素影响较多,且每个专业差异甚大,无法提供系统的分析框架。)

  我把影响考研学校选取的因素分为两大类:A类因素和B类因素。A类因素是比较重要的因素;B类因素是不那么重要的因素。以下是具体分析:

  ►A类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知名度,学校类型,资源的可获取程度。

  地理位置:北京和上海的经济最发达,人才最聚集,视野最宽广,最能增长个人的见识。答主从武汉考到北京之后,第一感觉就像从农村进了城市一样,种种未曾见过的新鲜事物、商业模式、创业牛人,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身边一个个比你聪明五倍却还比你努力十倍的学霸,使答主欲望其项背而不得。所以,选学校的同时,也是在选城市,在这个城市里你能接触到的各种资源也很重要。不过,北京和上海的学校由于其区位优势,使得考研难度要比同水平的其他地方学校大一点。

  学校知名度:名校是自带“光环的”,比如清华和北大,即使他们的某个专业在全国排名不那么靠前,但考试难度也基本不低于该专业排名比较靠前的学校,一般情况下,清、北、复、交、浙、人这六所学校光环比较大,其普通专业也相对比较难考。

  学校类型:有些单位招聘就喜欢要特定学校的。比如,同样是学管理类专业的,北航学管理类专业的进航空航天系统的就相对比较多,财经类院校学管理类专业的进银行相对比较多,这跟学校的特点有关。工科学校氛围比较沉闷,缺乏人文精神,但学术扎实,学风较好;社科学校氛围比较活跃,各种社团活动眼花缭乱,比较认同民主、法制、平等、自由等人文精神,但学风相对比较浮躁。综合性学校则相对比较平衡。具体选什么类型,主要看你想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里生活和学习。

  资源的可获取程度:比如说报录比及保送和统考比例、专业课复习资料等资源。这些信息一般网上没有,但比较重要,需要费些功夫去搜集。可以考虑这些办法:1.先打电话给学院研招办,问一下每年多少人报考、录取多少人、保送比例多少等信息;2.如果学校回复比较模糊(官方),那就去复试现场“抓”学长学姐,要2-3人的联系方式,以便咨询信息和经验。并且,学长和学姐用过的笔记参考价值较大,可以看出当时他们的复习思路,建议想办法要过来或者买过来。3.如果考研论坛等互联网渠道能找到热心的学长学姐,那就比较省事了。

  主观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意愿,学习能力,决心。

  个人意愿:说白了就是看自己喜欢哪个学校、喜欢哪个城市。如果不喜欢北京、上海的繁华和喧闹,可以选择南京、武汉去寻找内心的安宁;如果你要去看更大的世界,见识更多的人和事,那就选择去北京、上海。如果你有立志要进入航空航天系统,那可以考北航、西工大、南航这几个学校;如果你以后想进入经济行业,那可以选择央财、外经贸、上财等财经院校;如果你想从事法律类工作,那可以考虑中国政法、武汉大学等学校。

  选学校主要看个人意愿。大部分学校之间的难度差距,都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弥补的。所以,有梦想就去追逐。

  学习能力: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天赋的,考研也一样。对于大部分学校的大部分专业,只要足够努力就能考上;但是对于部分学校的部分专业,可能还真得拼一下天赋。所以,我第一个要劝大家量力而行,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有“非清北不考”、“非xx学校的xx专业不上”的心态;第二个我还要劝大家不要妄自菲薄,大部分学校和专业还是凭借努力就可以考上的,不要因自卑而失去拥抱理想的机会。

  在几年前,我本科班主任专门开班会讲述考研这个事情。他告诉我们,外校太难考,往年靠外校的成功率极地,本校很容易,老师可以提供部分帮助,鼓励大家考本校。我当时,坚定地要考外校、去北京,为此,老师还跟我谈过话。其实经历过之后,我们会发现,一切都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最难的是克服自己的心魔。

  决心:下定决心就要全力以赴。全力以赴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某校某专业考研录取线为370分,有些人觉得能考到375或者380略高点就可以了;而全力以赴的人不会满足于自己能考370分,在他们眼里,只要有薄弱的地方,就要去补强他们的目标是400+。

  下定决心就要有所舍弃。比如隔三差五的聚会、温暖的被窝、以前天天打的游戏、甚至包括日常课程的学习。最初的时候,你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特别是一些看起来还比较重要的东西会不舍得,但慢慢地你会发现,舍弃这些东西之后也没什么,反而让自己状态更加轻松,目标更加集中,每天不用想着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B类因素:就业前景;本科出身;本科成绩

  就业前景:虽说有些学校去对口行业比较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从这个学校毕业了就只能去这个行业;比如北航毕业的并不都进了航空航天系统,有进银行的,有进互联网的,有进其他国企的,也有考公务员的。这个东西是可以自己改变的。

  本科出身:考研初试是平等的,不会因为是二本就少给你几分;如果你能在十几人的面试名单中排第1,那还担心因为二本被刷吗?专业课能考多少分不在于二本和一本的差距,而在于人的差距。我考研那次,他们本校报考本校的一个都没考上,相反是我这个外地来的和几个二本学校的同学考上了。

  本科成绩:有人担心自己本科成绩不好,专业基础不行,不敢报高点的学校。其实,考研是一个系统地学习的过程。本科成绩好并不意味着专业基础好多少,可能只是考试前他比你多通了两次宵看书而已。一般情况下,跨校考研专业课跟本科学的差距比较大。即使专业基础再好的人,考研也都要从头开始系统的学。因此,谁去考起点都差不多。

  说了这么多,只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搜集信息、分析各方面因素,来自己判断目标院校的难度,以决定报考哪个学校。“这个学校难不难?”抱歉,这样的问题我无法回答。就好像你问别人,这个辣椒辣不辣,第一个人说不辣,第二个人说辣。你怎么判断?同样地,对于别人来说可能不难,而对于你来说可能很难。

  考研过程中的所有决定都只能自己去做,包括考什么学校、用什么辅导书、报不报辅导班、每天看几个小时。考研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自主判断能力的过程。

  所以,“我本科二本,考985学校是不是难度有点大?”、“本科成绩不太好,能不能报好点的学校?”,自己判断咯。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