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报考 > 报考经验

考研还是工作?看看过来人是如何怎么选的

  摘要:是考研还是工作?这是一个必须要抉择的问题。今天帮帮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看看别人是如何选择的。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贸然给出十分具体的建议,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所以,干脆收集了一些小伙伴的经历,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

  ►关哥:80后,复旦本科,毕业直接工作

  我没读研,毕业就工作了。曾经有一个保研复旦的机会,可以一边读研一边带本科生,但被我放弃了。

  原因有这么几个:

  我从小喜欢理工科,骨灰级科幻迷,数理化成绩也一直很好。但是到了大学,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做实验,各种仪器都跟我八字不合,好好的波形我一碰就完蛋。

  而且,学校里的神人实在太多,我虽然号称学霸,但真的到了大学,彻底感受到什么叫「自尊被踩在地上来回摩擦」。伟大的科研事业还是交给他们吧。

  那个阶段,总觉得自己情商不够,所以很期待去社会上历练一下,跟人打打交道,而不是每天面对厚厚的理论书和一大堆冰冷的实验仪器。另外,工作之后有收入,能经济独立,也是很吸引我的因素。

  十几年后回头看这个选择,没什么遗憾。

  一方面,在职场上,我确实得到了巨大的成长和收获;另一方面,就像我在职场感悟里写的,选择本身没有对错,做出选择后你做了什么,才反过来决定了你的选择是对是错。选择之后的努力,使得我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当然,有一点重要的因素不能忽略。因为复旦本身就是金字招牌,所以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没有因为学历被卡过。很多大公司还是比较看学校和学历的。如果这方面是短板,要么考虑通过考研提升学校和学历平台,要么就要从小公司做起,用职场实践经验来弥补这部分的不足。

  我有朋友,从辽宁师范大学,考研考到了上海交大,立马身披名校光环。也有朋友,二本毕业,对念书毫无兴趣,从小职员做起,现在也是大公司中层,滋润得很。

  条条大路通罗马,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是关键,别跟自己拧着来。

  ►小B:本科在读,放弃出国读研,正在实习

  高考失利后,我进入一所末流重本。大三上学期,开始意识到,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对于我来说,有两条路:去好学校读研,或者去好的平台实习。

  一开始我个人非常偏向于读研,成功说服父母后,我开始准备留学申请。在这过程中,我做了两手准备:

  一方面,收集读研信息:我找过职业规划咨询师、在网络上大量浏览别人的经验、找留学中介了解情况、找DreamSchool的学长学姐了解学校研究生情况;另一方面,了解就业情况:我找过就业的师兄师姐聊天、有去了解自己从事行业的情况等。

  当接触的资源越来越多之后,我慢慢发现:

  读研耗费的成本高。不光是金钱成本、更重要的是时间成本。国内发展太快,一年多的时间,我耗费得起吗?

  学历镀金在我这行来说,对我的就业竞争力影响不是特别大。

  抓住核心的两点,我想了几天,就向留学中介终止了合同。

  回头想,当初决定实习之后,我压根都没有再想「要是我读研了,我会怎么样」,这其实也意味着,我做出了最本我的决定。

  这一系列过程后,我懂得了几点:

  1.人要跳出自身看自己,找到自己的执念之后,要分析一下执念背后是什么。当初我渴望出国,说到底也是羡慕国外的自由气氛。一开始我就知道,对于我来说,读研这个选择性价比不高。后来所幸,也走出执念了。

  2.多看、不要停止收集有用信息,更不要想着「做了决定后就破罐子破摔」。

  3.一个影响你后面人生轨迹的决定,值得反复斟酌,并且要找到坚定的支撑你决策的理由。若真的无法回头,不如努力走后面的路,其实也很有可能不会差。

  ►飞飞:工作4年,曾考研失败,没有二战

  我的专业是植物科学与技术,属于农业范畴,就业前景并不理想。临近毕业,我和大部分人一样,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坚守本专业,继续深造,走科研道路;要么放弃本专业,去企业或考公务员;

  性格原因,我干不了公务员,去企业是没啥问题,但去企业基本意味放弃本专业。

  中国没有几家生物公司。制药类型的公司,有一大堆医学专业的在抢,根本轮不到我们。大多数人可选的就是农化企业,工作环境差、收入还低,我不愿意去。

  最不纠结的就是考研,班上一半的人都选择了考研,我也就随了大流。

  我当时成绩还可以,信心满满的报考了浙江大学,最终过了国家线,但还是差了几分,没过复试线。那感觉,说不难受,绝对是骗人的;

  时间到了2月份,马上就要毕业了,二战还是工作?虽然很纠结,但我必须做出选择。

  一位学长点醒了我:别忙着做决定,想想5年或者10年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对我们专业来说,读研不读博士,还是个半吊子,依然不好找工作;可真的要读博吗?看看学长学姐们,每天做实验、记数据、洗试管,这确实不是我想要的。

  虽然不愿意承认,之前选择考研,只是不敢直面困难的借口。就算考上了,还是这个专业,3年之后,不还得接着找工作吗?躲是躲不过去的。

  想通了这些,我便加入春招,开始找工作,最后进入一家快消品公司从事销售。

  虽然工作并不顺,但4年之后,回看当时的决定,我还是很佩服自己。

  考研的那些同学,读博的依旧忙活在实验室;没读博的,要么考公务员,要么还是转行了,的确和本科生没啥区别。

  回想当初,我很庆幸,没有再浪费3年时间读研。出来这几年,虽然也很苦,工作也不稳定,但终于有了方向,不再迷茫,洗脱了稚嫩,离我想要的生活,也更近一步。

  ►阿九:26岁,金融博士在读

  对我来说,考研不是什么困难的选择。当时班上30个人,一半都读了研究生。所以当初选择考研,只是因为,它是个很多人都会做的普通选择,现在也找不出什么特别的原因。

  但读博确实是个艰难的选择,因为这时候,年级150人,读博的只有我一个,显得格格不入,我也曾不止一次怀疑,这个决定是不是正确。

  刚开始选择读博,自己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比如读博留校工作稳定,校园环境单纯,时间分配自由,一年还有两个假期等等。但说实话,与直接就业相比,这些好处不过是细枝末节,不痛不痒。

  最终让我做出决定的,是在一次会议上,我被台上学术大牛的风采彻底折服了,「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我感觉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目标,也有了坚定选择的勇气,这份执着到现在也不曾动摇过。

  目前的生活基本归于稳定,上上课,读读文献,写写论文,做做课题,偶尔再遇到一些优秀的人碾压一下,日子过得张弛有度。

  回想当初的决定,谈不上正确与否,我只是坚持了自己。

  我想说的是,生活中,我们总是被「大多数人」裹挟。但无论考研,读博还是就业,不过就是个选择,而选择只是寻找自我的一种方式。读研也好,就业也罢,都是实现自我的途径,本质没有区别。

  就像我要去上海,坐飞机还是坐火车真的那么重要吗,只要能到就好。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自己想要去哪里,目的地有了,怎么去不行呢?

  最近很喜欢王小波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共勉:「喜欢有趣的人不该像那群种猪一样,只会发一通牢骚,然后就被劁掉。这些人应该有些勇气,做一番斗争,来维护自己的爱好。」

  最后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的建议可以参考,但最了解自己,和最后做决定的,还是你。

  读研也好,工作也好,都只是另一个开始。

  无论当初选择了什么,只要遇到挫折,都会有人产生自我怀疑,工作的会想「要是当初考研就好了」,考研的会说「要是当初工作就好了」。

  但一时的挫折,并不能说明什么,有人是少年才俊,也有人大器晚成。回看过去,你会发现,任何决定都不能简单的以「对」或「错」来衡量。

  短暂的后悔很正常,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很多决定,三年后、五年后,甚至十年后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最重要的是,做出选择后,你的行动是什么,选择之后的努力,会让你这个选择更正确。(本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