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报考 > 报考指南

后疫情时代的21届考研生们:我的竞争对手每天都在增加!

  摘要:关于新冠疫情是否会导致国外其他院校缩减甚至取消研究生的招生,是一个不确定因素。至少目前看来,由于英语成绩、航班与签证问题,很多小伙伴选择延迟出国或取消出国的计划,已经成为事实,他们是否会加入考研大军?种种变动导致2021届的考研注定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虽然国家针对这一状况实施了研究生扩招政策,但考研的分数线依旧不降反升。首先看大趋势,报考人数呈每年递增,2020年创了新高。在这种状况下,怎样才能积极复习呢?今天我们就来来聊聊~

  首先聊一聊备考生们的两种焦虑,一种是对自己的:学不完的知识,即互联网带来的海量信息冲刷,使人头昏脑胀,似乎每天不睡觉也学不完全部的资料。

  另一种是对环境的:暴涨的竞争者,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超应届生人数的三分之一,日渐激烈的就业竞争,使考研成为越来越多同学们的“必选项”。如何逐一克服这两种焦虑,恢复一个平和积极的备考心态呢?我们首先来分析焦虑的来源:

  ►01警惕“知识焦虑症”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的网络教育迈入一段如火如荼的盛况。以新闻传播学为例,每天都有好几个名师大咖的线上讲座,即便你分身乏术没有时间听,也会有热心的小伙伴将它们上传到B站。



  图片来源:blibli截图

  B站:我绝不允许你错过这个学习的机会!

  除了各种读书会、系列讲座、开放课程,我们还有无数的微信文章、书籍、网课、微博热搜、知乎高分问答、影视作品需要学习,常常恨不得自己有8只眼睛并且可以分别接收信息。

  这便是我们现代人所面临的“信息焦虑”,面对爆炸增长的海量信息和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人们接触到越来越多未知的信息,但正常人类的大脑并不足以让我们完全吸收这些信息,由此引发的自我压力和精神紧张。

  知识焦虑症常见于受过高等教育或在高新技术行业工作的年轻人,尤其是经常性接触媒介信息的年轻人。因为他们处于一个信息更迭更为迅速的环境,使用媒介的频率非常频繁,当人们在媒体中得不到想要的信息的时候,焦虑情绪就会产生。

  知识千千万,精准地识别和获取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你需要首先想清楚自己主要研究的方向是什么,然后再有规划地关注几个特定的公众号、学者或者讲座。

  要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规划学习的时间和知识摄入量,毕竟“信息过载”也可能造成头晕眼花、热情消退等“丧”症状。劳逸结合、保持学习动力才是打持久战的法则。

  同时我们要“跳出知识焦虑的陷阱”,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里指出,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自身的期望变得更高了。

  审慎地考察你所接触到的“成功者”的故事,他的奋斗过程是不是你可以模仿的?你自己的优势在哪?对于任何经验,我们都要因地制宜,挑选出其中对自己有价值的部分去学习。

  最后,适当和媒介中“碎片化阅读”保持距离,抽出更多整块的时间去阅读书籍、完整地上完一个系列的课程。我们在网络空间中游离时,接触到的信息点都是离散的,缺乏联系,一个“已知”会牵扯出无数的“未知”,此刻我们就会因为面临太多未知而焦虑。

  完整地学习一门专业课是非常有帮助的,它能够帮你搭建知识框架,将这个领域内游荡的孤立的知识点整合进一张有规律的网内,使你的思考更有逻辑,并建立了自己评价事物的坐标系。

  ►02暴涨的竞争者是客观环境

  考研扩招、考研报名人数也随之上涨,教育部宣布今年研究生招生将进行扩招,共计全国约扩招18.9万人,主要集中在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

  对比起三百多万的考研报名人数,18.9万的扩招名额本不能缓解多少竞争压力。何况如今面临疫情,是应届生们找工作非常艰难的一年,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也会推动更多的人选择继续读研、读博。

  作为考研生,看到竞争者们来势汹汹,而一个研究生学历似乎成了找份好工作的“必备条件”时,难免感到焦虑。但我们要想明白一点: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些都是客观环境,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

  平添的焦虑并不能使考研人数减少,但有可能影响你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损己而不利人的事情,确实没有必要。“你觉得难,别人也觉得难”,既然大家都很难,那总体来看也是公平的,我们能努力的地方都在于“自己”。

  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在承受时代发展和信息化带来的多重压力,面对客观环境的坦然与淡定,在面临不确定情况时保持镇定继续前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必修课。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