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备考 > 心理调节

病态的“考研鄙视链”,我们用脚踏实地来应对

  摘要:名校毕业瞧不起二三本学生,二三本学生瞧不起专科学生,企业招人只看学历,学历歧视现象的屡禁不止……在这个人心浮躁的时代,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变态的“考研鄙视链”?

  钱钟书在名著《围城》里,半开玩笑地说到:“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语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的学生,社会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那么处在鄙视链底层的教育系学生怎么办?“他们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这一段看似戏谑的调侃,却一语道出了那个时代的人心浮躁。百年之后的今天,随着社会多元化的日益发展,大学所谓“专业鄙视链”也正在慢慢地消失。然而,国人自古就有的名校崇拜心理,一条全新的“鄙视链“,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恣意横生,乃至愈演愈烈。

  ►我们不一定都有光明的前途

  华灯初上,陆家嘴高大的写字楼灯火通明。衣着鲜亮的人还在夜幕之下,奋斗努力,尽可能让自己过上更为体面的生活。这些在繁华中心上班的白领阶层,动辄年薪大几十万,然而究其出处,鲜有毕业于非名校者。

  在这个地方,学历仿佛是高楼之下一条两岸相阔的河水。普通大学毕业生在这头,热闹的他们在对岸的那一头。

  如果往回看,在上个世纪,父辈所处的那个年代,大家对于学历的执着似乎没有现在如此之深。

  就连《新华字典》都非常诚恳地说到:“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可惜如今,名校的崇拜作祟,一条完整的“外国名校>985>211>一本>二本>大专”的“学历鄙视链”,阻隔了多少兴致昂扬参加秋招、春招面试,但是却败兴而归的毕业学子。

  虽然早就在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规定:明文禁止高校举办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之中,实行非985、211学历不录用的限制。但在实际上,招聘单位的学历歧视依然普遍存在,不仅没有得到根除,反而有愈发明目张胆的趋势。

  去年新闻爆出:苏宁集团在广东工业大学举办校园宣讲会,招聘职业前途无限的管培生。当然,不少的同学跃跃欲试。而他们满心欣喜,带着简历到达会场之后,却被负责人明确告知:

  ”一些好的岗位,比如管培只能留给985,211等名校毕业生,他们是奔着管理层去的,而你们不行。”

  原本是一场令人期待的校园招聘,到了最后却不欢而散。

  许许多多对于未来报以美好憧憬的毕业生,因为所谓的“出身不佳”,一次又一次被备受招聘的歧视。出师未捷,心中难免不有抱怨:新华字典还是那本新华字典,只是没考上名校的我们,却不一定都有光明的前途。

  为什么会迷信学历

  学历歧视并非中国本土所独有。比如前段时间官司缠身的Facebook,有半数以上的员工来自全美前十的学校。而有一些国外的大公司虽尽管没有如此极端,但是毕业于世界排名前二百大学的学生,确实是大部分员工的学历构成。

  其实,无论中国企业还是外国公司,对于名校学历的崇拜,都有一定的客观的原因。

  第一,有研究显示,就读于“985”、“211”等学校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能力在平均值上确实优于其他普通大学。以四六级考试成绩为例子,抛开外语专业学校,仅仅看国内的综合性大学。2015年,北京大学的学生考四六级的平均分高达568,第二名则是上海交通大学的553居其后。名校之外的平均成绩,就鲜有出众。比如,马云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其学生的六级均分只有333分。尽管,名校毕业的学生并不一定都非常优秀,但是从总数来看,其能力出众者确实相比于普通大学更多。

  第二,学历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指标。尽管我们一再抨击高考制度的不公平,但就目前而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模式,确实得到了绝大多数的认可。相比于其他难以衡量的指标,比如说,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等更偏向主观的评价,学历是既看得见,又具有公证力的硬实力。以高考分数决定排名高低,而名校采取择优的录取体系,整个录取过程由国家统一进行指挥,公开透明无差别,对于企业和社会而言,这无疑是值得信任的。

  第三,名校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能够培养更多的高层次的人才。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高等学校有1700多所,其中“211”、“985”学校总共151所,占其中的6%。总数不到10%的学校,却承包了全国近五分之四的博士生、三分之二的硕士生、三分之一的本科生,以及半数的外国留学生的培养任务。这些学校还拥有85%的国家重点学科和96%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有近70%的科研经费。拥有良好的学术环境,优越的师资,这些名校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心目中的翘楚之处。

  再加上,中国人普遍相信“学而优则仕”,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就意味着这些学子至少是高考选拔比赛的优胜者。我们也就一再相信,拥有名校学历的毕业生,绝大部分都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成长潜力,也更容易被培训成公司需要的人

  因此不难理解,同学们在考研备考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想要把名校作为报考目标,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这当然是一种更高远的志向与追求,其心诚然可赞。

  不过,如果被功利主义冲昏了理智,陷入沉迷于学历情结的浮夸之中,往往结果会适得其反。

  当你放弃捡起地上那六便士,选择了抬头看月亮的时候。内心只会更加笃定,你从来不会去想如何做到一步登天,伸手捧月。

  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

  由于学历歧视现象的屡禁不止,加上社会现实的各种压力,在一些浮躁者内心之中,早已经划上了一条简单粗暴的“考研鄙视链”——“报考国外的瞧不起报考985的,报考985看不上报考211的,而那些没有志气的人,只会想考普通学校”。

  毫无疑问,这样的“考研鄙视链”是一种浮夸心理的作祟,是一座没有扎实地基的空中楼阁,当然也只能是一种病态的存在。

  理想纵然丰满,但是认清自我更加重要。当让我们冷静头脑,停下来认真想一想,就不难发现:那些不顾自身的实际,以追求功名利禄之心,一心冲击名校的人,往往得不到最好的结果。

  根据《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快速增长的同时,每年研究生考试中"弃考族"弃考率约在10%-20%之间。也就是说,每10个考研的同学当中,就有1到2个同学选择了中途退出。

  按照这个比例计算的话,以去年庞大238万的考研报名人数计算(创下了13年以来的新高),弃考的人数高达24万人左右,差不多就等同于8所一般规模大学的学生,全部选择弃考。

  也许这些考生当中,有不少是自身的原因选择退出。但是我们不难想象,这其中有多少人,仅仅是因为目标制定得过分宏大,远远超越了自身的能力,到了最后不得已提前结束追求梦想的机会。

  其实选择正确的报考学校,就如同选对人谈恋爱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借用一位作家的一句话来形容这个过程是再合适不过了: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最后,当你开始认清了自我,为心中的理想目标而努力的时候,你就不会太在意最后的得失成败。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一切的过程都是如鱼得水,而过程的本身就是馈赠。按部就班,就是伟大。往往这样的人,更能获得命运的垂青。

  有一种病态,叫做浮夸。而有一种浮夸,叫做“考研鄙视链”。抱有这样的心态去考研复习,到头来只会是一场黄粱之梦。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一步一步走,按部就班。

  考研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旅程,其间不乏各种沟沟坎坎,如果大家能够多多吸取前辈们的经验教训,势必能节省更多的时间巩固所学,事半功倍。考研的成功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练习,所以大家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而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实习小编:时达迪)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来考研帮提升效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