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备考 > 心路历程

三战失败,但我感谢考研对于我的改变

  摘要:本人15年毕业,考研三次,从15年考到17年,两次985,一次211,本以为找个稳妥的学校上就可以了,没想到今年报的学校分数线涨幅太大,没有进一志愿,最终选择调剂普通学校。考研是一条不归路,但人生不只有考研。在前几年本来想写一篇成功的经验,最终还是失败了。工作一年左右,换了几份工作,基于三次考研以及一年的工作经验,现在就写写自己对考研的感悟吧,希望能给各位有点帮助,也给自己的未来攒攒人品。

  一,备考前

  1.考研的目的

  考研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的,这个问题相当重要,你的奋战动力几乎都是来自于你的目的。为了弥补高考失利没上名校的遗憾也好,为了改变现状也好,为了父母也好,甚至为了男女朋友也好,只要这个理由对你自己而言有足够的说服力,那就行,不然目标不坚定,很有可能半途而废,中途退出,那就是前功尽弃。

  对于我自己而言,三次考研,我的目的都有变化,毕竟是工作了一段时间。

  2014年,我第一次考研是应届考的,在南京考的,考研动力相当十足,很有干劲,14年年初开始开始复习。结果是失败,未过线。

  2015年,我第二次考是在厦门考试的,基本情况是,从七月份工作到11月初,期间做过两份工作,均是外贸,边工作边准备考试,月休4天左右。考前40天辞职,第二次考还是报上次那个学校,因为不甘心啊,年轻气盛。结果还是失败,过了A类国家线5分,太傲娇了,不愿意调剂。

  2016年,我第三次考是在老家了,但是有部分复习时间是在东莞。在东莞工作了半年,实在是干的不爽,9月辞职回家复习。报考的是一所师范类学校的金融专硕。

  考研目的的变化

  第一次考

  心里就想着摆脱三本这个帽子,非常想证明自己,想去更高的平台见见世面,跟更强的人交往,提升自己,而且高考的不如意一直萦绕在那里,有个心结,所以第一次就报了个985,一个理工类的985金融专硕。

  第二次考

  与第一次相比,多了个目的,就是因为工作后,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想回学校,借着学校平台,以及在校生的身份去改善这些不足

  第三次考

  心里最想的不是摆脱三本的帽子,弥补高考遗憾了,当然这些想法还是或多或少的有。由于毕业一年多以来,工作很不顺利,导致自身的问题暴露的很明显,读研最大的目的已经是去改善自己缺点,让自己更好的适应社会。

  2.选择很重要

  ▶学校和专业

  学校

  我想大家都想去一线城市,就报考人数看,一线城市报考人数明显超过其他地区,都想去一线城市发展,就算在那里读了两三年,但是否大家都能留在那呢?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只有少数人能留在那,不说别的,一线城市的房价对于大多数人来都是遥不可及的。

  所选择学校要能有较大把握,以能考上为目标,不要过分追求名校。当然由于考研信息不对称问题很严重,你根本很难了解到你的竞争对手实力,哪怕是名校,每年的考生实力都有差别.

  专业

  专业很重要,毕竟所考专业就是以后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即使不完全一致,也会有关系。

  个人觉得专业有时候比学校更重要,有些学校虽然很牛,但某些专业确实不敢恭维,某些学校虽然不是顶级名校,档次稍微低一级,里面某个专业可能非常强势,比如厦大的会计,厦大会计是全国第一,毕业生都是非常抢手的,很多深圳证券公司都来这里招人。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到专业实力,不要一味的追求名校。曾经问过一个考北师大社工专业的研友,北师大社工毕业的学生都从事哪方面工作,据她讲是没有人从事相关工作,都去干别的。相比师范类专业,其社工专业就业就差了很多。当然选专业学校还得考虑很多因素,我只是举了一方面。

  二.备考当中

  关于怎么备考,很多帖子也写了,我也不想再写了,都大同小异。备考期间最好不要谈恋爱,即使是对某个人有好感,也要收敛。当然如果可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一起也倒可以。还有就是找研友,研友可以找,如果能互相帮助,互相扶持,那就可以。如果不能的话,就一个人复习.

  三.考后

  研究生出成绩后,考上了那倒好,没考上,各种问题就来了。

  1.过了国家线,但是没达到目标院校

  a.调剂

  如果选择调剂,那十有八九都是去比自己所报院校差的学校,特别是2.3本的学生,甚至某些一本院校学生也不得不调剂到一般院校。如果打算调剂,我觉得首先看看自己家乡的学校是否可以调剂,毕竟以后出来,在当地找工作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离家近,可以经常陪老爸老妈。这种调剂也可以说是归宿比较好的,不见得回老家这边的学校有多好,但是也获得了其他好处。如果没有的话,看看周边有没有什么好学校。

  这里有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有很多人都是报考985.211,但本科是一般的1本,或者2本,3本。如果一志愿没考生,调剂到二本学校是否应该去读这个问题上,其实这个问题是相当难回答的。考虑的东西非常之多。以我个人而言,我本科3本,考的是武汉某211失败,最后调剂回老家一所院校,一普通二本,可以说是相当普通。这学校在当地是有较大的影响力的,所以这学校的辐射区域就仅限于当地,对本省其他城市影响也有限。但是我想,以后就在当地发展,以这学校毕业,在当地谋得一份不错工作,应该是够了。所以我想说的就是,调剂也要考虑地域问题。假如你调剂到新疆西藏,说实在的,要是认真读,留在那,也会发展的不错,因为那边缺乏人才。但问题就是很少外地人愿意待在那里。一旦离开学校所能辐射的区域,仅是一个一般硕士学历的话,跑到大城市,那么优势就不大了,大城市人才济济。

  2.再战

  对于没考上(分数不够国家线,调剂失败,调剂后不想读),如果选择再战,这个时候又回到起点问题了,你得认真审视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读研,二战或者三站或者n战的战友也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实力,选择一个合理的学校和专业,以考上为主,当然要是不死心再战同一学校同一专业也是可以,但是自己要有心里准备。

  选择再战的话,苦还是不苦呢?

  还是以我个人来讲,我到觉得不苦。原因很简单,我做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从头到尾都很认真的付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目标明确,动力十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什么杂事都不想,就想着达成目标。细细的回味一下,那种感觉真好,每天都是积极向上,完全沉浸其中,这个过程很值得让人铭记。所以其中所受的苦,就不会想那么多。当然总体上来说,考研真是一个很辛苦的差事。它不像高考,所有人都会去考,会互相感染。考研都是自己的选择,可能寝室几个就你在考,一个班就几个人考,那种感觉是很无助的。考研过程也是很孤独的,就算是在学校,如果没有研友的话,也会感到很孤独,一个人早起晚归,一个人吃饭,期间没跟多少人交流。对于那种二战三战,边工作边考的,孤独感更是强烈,你还不能告诉别人,你再考研。我在厦门备考时,考前四十天都在厦门图书馆看书,里面也有不少考研的,就认识了一个研友,偶尔说几句话,整个四十天几乎就没说几句话。所以考研苦不苦,不是别人说的算,是自己去感受,关键在于是不是特别想考。

  选择二战,毕业后要不要先去工作

  我个人看法是,建议有打算二战的同学先去工作几个月,如果不是特别忙的话,能应付得来的,甚至可以不用辞职。特别是那种家境一般的,需要自己赚钱来补贴家用的,最好就是先去工作,如果不选择工作,压力会更大,内心的愧疚感会很强烈。当然家境比较好,家里支持,可以先不选择工作,下半年全职考研。这是从家境角度来看。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去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是毕业了,怎么说也得去了解了解社会,就算读研出来还是得混社会。去工作几个月,能让你发现自己的不足。我刚毕业那会,在厦门找了一份外贸工作,面试的时候说的是有多好,进去的话,真是无所适从,管理太松,不知道该干嘛,没经验,而且同事关系很冷淡,这和大学同学关系相差太大,不知道如何跟同事相处,也不知道怎么和上级搞好关系,第一份工作做了15天就被辞了。被辞的那一刻,感觉很不爽,幸运的是当天早上被辞,下午又找到了,同样是外贸业务员。不过还是反思了一下,被辞的原因,按照那主管客气的说法就是太安静了,说白了就是不主动,太被动了。第二份工作,就更主动了,主动去问。同事关系也没那么复杂了,比较好相处,老板也蛮好说话。由于那个时候公司运转不好,导致经常只发一半工资,那时候手上没钱,交了房租,手头就没多少钱,吃饭的钱也要预算好。11月中旬就辞职了,然后全职考研。这两份工作经验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是三战,你一定要去工作,不然压力会更大,赚多赚少先不说,一定要去社会上走一走。

  选择二战,在家还是在学校

  在家也可以,需要更强的自控力,如果可以控制的话,那就在家里,毕竟衣食住都有保证。但是我还是更倾向于在学校周边或者图书馆复习,有氛围,也可以跟其他研友正面交流,不会的可以当面问。

  ▶考研感悟

  1.考研是名义上考的是题目,其实是考的心态,是一种磨砺。

  在我看来考研没有什么失败者,虽然定义是没考上是失败者,但是毕竟大家都是年轻人,就算不在考研上失败,也会在其他情况下出现,把它当成一种磨砺,能更好克服其他困难。其实考研是个捷径,大家都想通过一场考试来翻身,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试着想想,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只复习个一年,考上研究生,然后就达到人生巅峰了?要是真的一场考试就人生巅峰了,那就真完了。

  2.考研就是个过程,重要的是磨砺出一些重要的品质。

  我觉得30岁之前可以没有钱,甚至过的清贫,但不能没有一些优秀品质。现今那些大佬,有几个30岁就飞黄腾达了?有不少是40岁后开始创业的,比如宗庆后,42岁拉着黄鱼车去推销冰棒。能成功必然的人必然有一种常人难以做到的优秀品质。所以不要老想着一蹴而就,学会慢下来,先学会慢才能知道如何快。

  3.考研失利了,不要去否定自己,因为你没资格否定自己

  帮帮里,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没有人能一直成功下去。失败了,大大方方的往前走,我们才20几岁,是一个可以犯错的年纪。只有失败才能让人成长,才会让人去思考问题,反思自身的问题。从这个角度上看,又是成功的。大家想想,要是一个人30岁之前没有经历过什么失败挫折,那将是非常恐怖的。等你成功了,失败就是成功后的勋章。

  4.不要浮躁,越是躁动,越是迷茫

  在考研帮里已有三年了,感觉大家还是很浮躁,虽然大家都很积极向上,把考研当作梦想来激励自己,但实际上没有一个较为长期的目标,有很多人考完研,也考上了,就突然没目标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危险的现象。一个人如果没目标的,说好听点叫行尸走肉,说不好听点那就是个活死人,一副空架子。所以应该多去接触社会,多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一个目标,并为之奋斗。我觉得不应该把考研当做梦想,而是实现梦想的一个石子,因为梦想都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

  5.读研出来并不代表你一定过的如鱼得水

  毕业工作后,和不少在职人士交流过,发现名校毕业毕业后混的不如意的人也大有人在。这里因素有很多,就不过深探讨了。读研最重要的还是借着这个平台去学习,去补充自己的不足。读研是个学习机会,不要老想着自己是硕士,就厉害了。

  四.基于备考和工作经历,谈谈读研期间的一些看法

  1.多读书,知识改变命运,永远别相信读书无用论

  毕业后方知知识的重要性,不是知识无用,而是不知道如何运用知识,所以很多人看到很多大学毕业生工资那么低,就以为读书无用,但实际上读书带来的效用本来就是远期的,需要花时间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现实。

  除了专业课,一定多看其他领域的书,涉猎要广泛一些,多去关注社会问题,多用自己所学知识来解释社会问题。其实一个人能力强不强,听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见解就能窥知。知识面广,人的思维就不容易固化,能保持灵活,一个灵活的大脑比个哈佛毕业证还重要,一旦思维固化,就容易钻牛角尖,不灵活。除此之外了解的东西多,你就能更好得跟别人交流,朋友就会更多,别人说的,你都能跟上几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拉近了不少。现在社会人际交往频繁,一些心理学的书也有必要看看。我做了三份外贸工作,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口语,说来也忏愧,学了这么多年英语,等到要讲的时候,就很难讲出来,所以读研必须把口语弄上去。

  2.加强心里素质和沟通能力,心理学的书籍也有必要涉猎,多尝试,多走走。

  毕业将近两年,发现我们这代人的心理素质要比父辈差很多。强大的心里素质对一个人很重要。能力再强,强到能捅破天,没有好的心里素质,你的能力都不能施展出来。人一紧张,什么都为零。做什么事情都是承受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的。一个机会也是一种挑战,首先就是先担负压力,不要被其压垮,一旦心理防线崩溃,能力就无从谈起了。就好比考试,我学的很好,但是一到考试就紧张,这就没意义了。现在社会人际交往频繁,一些心理学的书也有必要看看,学会察言观色。

  个人觉得,要加强心里抗压能力,应该多去尝试,多走出去,不要一没事就躲在寝室,而应该多去外面接触,事情见多了,人了解多了,对内心的刺激就会削弱很多。人见得多,对人行为的了解也会加深,使自己在与他人交谈当中处于主动地位。

  多尝试,多走走,也能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对自己确立更清晰的目标有好处。

  3.性格决定命运,并且要多给自己一些耐心

  现在看来,感觉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读研期间,要多关注自己的行为,学会反思,发现那些阻碍你发展的行为习惯,你就去做哪方面的改善,毕竟还是在学校,学校是一个可以犯错的地方。无论你是什么学历毕业,性格决定了很多东西,要根据社会变化,来改变自己的性格,使自己更好的适应社会,当然自己的本真不要忘,不忘初心。改变与适应之间找到平衡。

  不要老想着一蹴而就,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多给自己一些耐心,不要只记得对别人耐心,把自己的心性定下来。换句马爷爷说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质变的过程也需要时间。

  4.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锻炼身体

  人还是要有自己的特色的,会玩的东西多,人也更聪明,容易结交朋友。

  读研一定要多锻炼身体。能在学校操场上跑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我毕业以后,发现锻炼的地方真是很少,城市里除了高楼大厦就是汽车,连个锻炼的地方都没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毛爷爷也说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5.读研期间一定要多去实习

  现在的用人单位都不太喜欢去培养新人,哪怕你是应届生。如果读研期间能够在一些好公司实习,找工作就简单多了。不管你是名校还是普通,实习经历都是至关重要。

  6.读研期间最好能解决个人问题

  有不少人其实在大学没谈过,其实也没什么,没谈过并不代表你情商低。我大学也没谈过,但是朋友不少,毕业后能联系的朋友也有好几个,我感觉很知足了。

  读研后,最好是能解决个人问题,特别是女生。我之前在东莞工作,招人的时候,就要求女的在两年内不能生孩子。其实也没办法,站在用人单位角度看,谁都不愿意自己培养了2年的员工,要她创造效益的时候,就跑回去生孩子,本来培养一个新员工代价就比较大。起码在中国,女性的就业歧视还是很突出的。正常的话,大多数人读完硕士就在25周岁左右,这已经是到了试婚年龄,如果有二战三战,或者工作2年考的,毕业还更大,如果个人问题没解决,男的到还说的过去,女的就很尴尬了。我觉得女的最好在读研期间能找到对象,当然最好就是读研期间连孩子都生了,那是最好的。

  当然读研期间确实没有合适的,我倒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坚持自我,明白自己读研的目的,不忘初心。婚姻这种东西,越来越感觉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有的人来的早,有的人来的晚。就算读研还单着,只要不蹉跎岁月,一样是最棒的。

  以上写了这么多,这些是我个人经历后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虽然我失败了,但是生活还得继续。

  写完这帖子,就彻底跟考研说拜拜了,很高兴能进入到考研帮这个大家庭来,你我虽然素不相识,但这里充满的斗志和温暖。

  考研无论结果如何,大大方方的往前走,不要放弃,never give up.

  声明:本文来源考研论坛,作者:无悔这一生15,点击查看文章来源,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版权问题请发邮件到suggest@kaoyan.com,联系帮帮小编处理。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来考研帮提升效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