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考研图书

《2008年考研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10)

点击购买此书

(六)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
1. 西周中后期社会矛盾的加剧 西周王朝经文、武之世的创建,到成、康时期趋于稳定。在这前后的近百年间,是奴隶制发展的极盛时 期。后来昭王南征受挫,穆王时王道衰微,西周开始走下坡路。共、懿、孝、夷四王时,西周戎狄入侵,陷入长 期的战争之中,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 1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西周中期以后,土地所有制开始发生变化,“田里不鬻”的格局被打破,出现了土地赠送、赔偿、交换、抵 押和典当的现象。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 2 )社会矛盾的激化。西周中后期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一是奴隶主贵族的地位发生沉浮。一部分地位较高的贵族,由于 不注意经营农业生产,田地荒芜,奴隶逃散,家道衰落。一部分地位较低的奴隶主,锐意经营农业,招徕流散 奴隶,不断扩大土地面积,形成新暴发户。此外,政治上的变乱也常引起贵族地位的升降,内部矛盾开始激 化。二是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加剧。平民是“国人”中的基本群众,他们虽有一定的政治权利,但受奴隶主贵 族的剥削和压迫,繁重的军赋和兵役,使大量的平民失田破产,他们与贵族的矛盾开始加剧。三是奴隶和奴 隶主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各级奴隶主贵族,凭借着政治权力,霸占了绝大部分社会财富。奴隶们经常用 怠工、逃亡、破坏工具等方式和奴隶主展开斗争。
( 3 )与周边各族矛盾的日渐尖锐。 西周边境地区散居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当时被称为“蛮、夷、戎、狄”。康王以后,西周与他们的关系日益 紧张,不断发生军事冲突。与西周发生军事冲突最早的是南方的荆楚。昭王十九年(前 977 ),昭王率师伐 楚,渡汉水时,据说当地人献上一条“胶船”,船至中流,胶液溶化,船解,昭王淹死。楚军乘机反击,周师全军 覆没。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昭王南征而不复”,自此,周失去了对南方的控制。 到穆王时,西部地区的犬戎强大起来。
  狁是其中最强大的一支。穆王曾亲自领兵西伐 狁,西周与 犬戎诸部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正当周穆王西征犬戎的时候,东南地区淮、泗之间的徐、奄诸部以徐偃王为 首,西伐宗周,至于河上。徐、奄诸部虽然失败,但周王朝受到很大损失,对东方统治的力量大为削弱。
2. 国人暴动 周厉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统治危机日益严重。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下令将山林川泽收归 国有,不准平民樵采渔猎。这种政策直接触犯了“国人”的利益,引起“国人”的普遍不满,公元前 841 年,国 人忍无可忍,发起了武装暴动。参加这次暴动的以聚居在国都镐京的“国人”为主,故称国人暴动。国人暴 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他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根基。从此以后,“赫赫宗周”江 河日下,加速了西周王朝灭亡的进程。
3. 周召共和 国人暴动后,宗周一片混乱。于是周公、召公临时主持政事,号称“共和行政”,又称“周召共和”。共和 元年即公元前 841 年,是我国有确切文字纪年的开始。
4. 宣王中兴 周宣王即位以后,以召公、周公二相为辅,又任用尹吉甫、仲山甫等,吸取前王教训,刷新政治,励精图 治,周朝国势渐兴,史称“宣王中兴”。
5. “料民于太原”与“ 不籍千亩” 周宣王为补充兵力,开拓财源,乃“ 料民于太原”(今山西西南部)。料民就是清查民数,以便于征兵,结 果引起奴隶和平民的反抗。这表明西周王朝已失去了对社会的控制力量。 西周末年,由于奴隶的反抗斗争,井田制的剥削方式已难以为继。周宣王即位后,深感“民不肯尽力于 公田”,于是宣布废除借助民力以耕公田的籍田制度。将公田租给农民耕种,按一定的数额征收田租,这就 是“不籍千亩”。这样一来劳役地租变成实物地租,封建性的租佃关系便发展起来。
6. 平王东迁 周幽王继位后,朝政黑暗,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周幽王欲废申后及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立褒姒之 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往其外祖父申侯家,幽王兴兵讨伐申侯。申侯大怒,于公元前 771 年联合犬戎、吕 (今河南南阳)、缯(今河南方城)等国举兵攻周。犬戎攻破镐京,杀周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灭亡。诸侯们和申 侯拥立宜臼即位,是为平王。这时,丰、镐已残破不堪,周围又有戎人的威胁,平王被迫放弃丰、镐,东迁雒 邑,史称“平王东迁”。平王东迁是周王室失去对诸侯统治的标志,也是东周建立的标志。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来考研帮提升效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