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备考 > 考研复习

动力单车对专业课复习的体会和建议

被问了太多的关于专业课复习的问题,我想还是主动整理点东西出来比较合适。而且大部分朋友问的都是“专业课该怎么复习?书该怎么看?请提供经验和建议?”这类很泛泛的问题,真的让我不知如何作答。其实这种问法本没有错,也很自然,但做一个换位思考就知道,这样的问题太大了,反而找不到落脚点,三言两语根本就说不清楚。若是长篇大论如滔滔江水般跟你讲,可能我打字打到手指僵直,键盘投降,你也会觉得不着边际又无重点,没什么效果。所以我一直对这样的问题有“逃避”之嫌,还请各位多多理解海涵。

现在我就这样一个典型的问题来做一个尽可能到位的回答。先说明两点:1、由于文理科性质的不同,我说的这些对社科类专业(特别是企业管理专业)可能更加适用。2、我用的是“体会”而不是“经验”。所以大家要冷静客观的对待,结合自己学习的习惯及不同专业的特点,走自己的复习之路,而不能照搬照抄。如果对大家有什么误导的地方真是罪过。

无可否认,对于考研特别是跨校跨专业考研的朋友来说,信息很重要。由于各个学校自己出题,各个老师出题风格和偏向也不同,及时准确的信息就显得特别重要,我有好几个朋友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折戈沙场,有的是不知道新增加了考试内容,有的是换老师出题导致历年考题提供的信息不准确,实在可惜。如果有条件能在所报考的学校看书是最好不过,不行的话也要找个人了解一些风吹草动,或者自己勤快一点,多上网打电话了解。

要有意识地培养对专业知识的悟性。专业课的题目一般综合性比较强,不会是太死的题,越是好学校就越是这样。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书上根本找不到答案,还需要将教材中前后不同章节的内容结合起来回答。那你如何选择答题的角度和思路以及怎样将各个知识点有效地衔接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你的悟性。悟性是建立在比较广的知识面上的,所以有时间的话要尽量多地看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报刊杂志,对专业知识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当然这一点有比较大的弹性,如果时间较紧,或者其他学科需要更大的精力,那就少在这方面投入些,毕竟悟性这个东西不是两三天就可以培养起来的。

在不断的调整和检验中进步,要善于归纳,总结。如果学校提供的参考书目并不对你的胃口,也就是看得很有难度而且效果很差,那你就要寻求一种有效的掌握书中知识的方法,而不是坐以待毙。这时候归纳和总结就显得特别重要。就我自己来说,哈罗德·孔茨的《管理学》是公认的难看,整本书的结构体系不错,但是具体的内容让人看了两遍都丝毫抓不着重点。在网上也没找到合适的资料可以参考,我就只好自己动手了。历时两个月,参考本系系主任编的《管理学原理》一书(提示:参考书目没有列的,所报院系出的主要专业书也是要看的,可以作为答题材料)和其他手头上的资料,做了一本40页(双面哦)的笔记。也就是这本厚厚的笔记以及这个学习的过程让我有实力拿到了今年专业课的最高分。这本笔记后来有机会曾让原系主任过目,得到了他的肯定。现在我已经将它有偿提供给一部分后来的考研人,并得到一致好评。另外一本《西方经济学》倒是挺简单的,比较好懂,唯一的麻烦就是并列对比的东西比较多,光递减规律就好几个,还有四个不同市场各个特点的分析,成本论和生产论也有内在的联系,后面生产资料的供求和需求方面也都是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的。这样如果你仍然按照书上的体系来做所谓的笔记,就等于没做,因为你感觉到困难的那个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零碎的好懂的知识一堆到脑子里,立马就成了一队浆糊。所以做西经笔记就是要把那些对比的东西理出来重新整理,抽出整本书的脉络,用一张大纸用列表或者你认为好的形式归纳出来,然后再看看有没有漏掉的知识点,将一些概念的东西再整理出来。那你再复习的时候就轻松多啦。我记得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介绍成本论那个综合图的特点时,书上是用一段文字来描述的,但是你能把那些特点都掌握并且画出一个正确的综合图吗?我的建议就是自己对着画一遍,然后将书上说的特点按照1234列出来,那就很清楚了。西经的图形很多,要注意对应,比如垄断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达到市场均衡点时的图形你能完全掌握其中的意思么?特别时给你一个相关的计算题,你能否知道怎么入手?如果不是很清楚,这些就是你要解决和总结的内容。对于一些比较独立的章节,比如一般均衡论,我觉得就不用做笔记了,看看书就可以,跟前面的没什么关系。要注意的是,西经教材后面的联系确实太简单,要找其他的题来做和看,特别是计算题,尽量不要丢分,因为计算题属于客观题的范畴,得分容易,丢分亦容易。

说两个相关的问题。
1、关于找导师的问题
这是我考研成功以后朋友们问我最多的问题之一。可能是道听途说得太多了,把很多人都搞得觉得这个问题很神秘。有些师兄师姐就直接说要想上一定要找导师,后面还加上一句骇人听闻的“除非你不想上”。我觉得这么说从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一些误导,让听的人觉得出点血找了导师就万事大吉,从而无形地放松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尽管他自己也不会承认。起码如果这样是很危险的。其实,找与不找,不是核心问题,重要的是你对这个问题持什么样的态度,也就是你希望从你和导师的交流中得到什么收获?如果你的目的很直接,就是为了套一套考试的重点,甚至考题,欲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高分,然后打上想和导师交流的包装,那就比较危险。就算你通过某种方法得到你想得到的,我想做老师的也不会从心里欣赏你这个学生。相反,如果诚心诚意,和老师交流交流一些学术和学习上面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比较热点又没有定论的问题),从一个侧面把你的专业功底和学习潜力表现出来,对老师充分的尊敬,那么,当老师对你持肯定态度的时候,那你才真正地被老师从心理上接受了,说不定你还会有意外的收获呢。肯定了你的实力和才华,在需要挤掉(我说得很委婉的哦)一些不幸者的时候就不会把矛头指向你了。我的建议是先通过E-MAIL和电话联系,提出学习上碰到的一两个问题,让老师第一印象就觉得你的学习态度非常好,以后也就比较好办了。当然你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深度,让老师愿意和你讨论。菜鸟级的问题会让老师反感的,出现了这种情况就是你自己的不对了:)
和找导师伴随的问题就是送礼了,这是个大部分人不愿意拿到桌面上来谈但又不亦乐乎的问题。除非你有充分的信息表明你要找的导师有这个嗜好,建议你还是悠着点。老师招的是能干活的学生,重点不要搞错了。所以要送的话能表达你对他的尊敬之意就OK了。偶觉得好一点的水果是最好不过了,呵呵。如果你送的东东让他觉得你有什么企图的话,那你才是真正的死定了,起码他不会真的喜欢这样的学生,切记。
如果你真的确定可以将上面的问题把握好,我的建议是方便的话还是找一下。至于找谁,看你自己了,我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提任何建议,请大家理解。因为老师基本上都很忙,我建议的那个老师实际上就成了一个某种意义上的受害者,不是吗?起码我觉得我应该尊重每一个老师(其实我知道的老师情况也很少),不会因为我而被动地受到过多的干扰。虽然老师都是热爱学生的,但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现在做两个版块的斑竹就已经觉得很疲惫,何况老师呢?(我写此文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就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作出比较全面的回答,减少大家以后问出重复问题的机会,以缓解我的压力。实际上现在我整天在网上和大家讨论这些问题,让我在办公室感到很不安,毕竟我坐在这里是要工作的。)因此,类似的问题请大家在最大的程度上给予谅解,我不是不想帮助大家,实在为难。
2、考场上的建议
考试都是有技巧的,在进行了那么久的复习和准备之后,上了考场不要有任何的顾虑了,你现在想的事情就是一件:尽最大的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到最多的分。基本上是有客观题的先把客观题做完(对政治适用),然后看时间剩下多少,主观性的题目还剩多少,结合分值安排每个题允许的大概答题时间,注意同样要留出5-10分钟的机动时间,这样遇到难题也不会紧张。我觉得这个统筹规划的工作还是很重要的,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对时间的把握就会很主动。遇到不好答的小题,在允许的时间内尽量多答,求个辛苦分,但是时间一到马上停止,不能影响其他的题。如果是15、20分那样的答题不好答的,就不能随便应付了,建议留出一个比较大的空白,先做其他的,回头争取更多的时间来答这题,往往在答其他题的过程中会发现答此题的比较好的思路。
另外,答题的角度和思路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比你答的具体内容更重要。当然还要能自圆其说。而要让阅卷老师看到这一点,在答题时做到分清主次,层次分明是很有必要的。由于专业课一般考的都是专业的基础理论,所以整个试卷反映的是你的基础扎实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我建议的总的策略就是用辩证思维来答题。也就是拿到一个综合题,首先判断其涉及到哪些章节和知识点,在脑子里默想一下怎么将他们串起来。下笔的时候先一个一个知识点的列一下,然后按一定的思路串起来分析一番,应该说答卷纸是很好写满的啦。所以在平时做笔记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脉络的东西,细枝末叶的东西就靠你在考场上敏捷的发挥啦。还有,其实我觉得指定教材上列的那些要点不一定严密,你多背一个少一个不是最要紧的,要紧的是你整个答案的总体框架,这就是你表现综合运用能力最好的武器。在具体的材料上,比如书上有这么一句话:“富有成效的管理人员依时间和场合采取对策,针对具体情况来评价每种管理方法并选择能最有成效和最快地实现个人和组织机构目标的那种方法”,实际上这句话是万能的,你在任何一个题目里都可以用得上,而你自己想的话可能就说得没这么好了,所以这样的话你就尽可能多记一些。这就是所谓的“行话”,老师一看就很舒服,分肯定也给得比较大方,相反,你说的都是自己编的“土话”,虽然没什么错,但那可能就只能拿到及格分了。
3、如何有效利用历年真题
这可能是很多人比较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但不管是哪一科,真题都是备考最权威最重要的资料,里面包含的信息是其他任何资料都比不上的。
首先你想一下,如果你早一年参加考试,那你现在看到的就是你要考的题目,扪心自问一下,你能考几分?瞢了?也就是说你前面的复习不是完全对路,这也是真题重要的意义所在,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复习的指路明灯。有人说这去年考的明年不是肯定不考的么?那你就犯了两个错误:1、考过的不一定不考。这要从近几年的真题互相比较才可以得出,因为有很多题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的,弹性很大,完全可以重复考,01和02的题就有完全重复的。2、就算不会重复,研究真题也有相当大的意义。因为你从历年的真题中可以把握出题的风格和特点,从而找出复习的方向。比如题型都是怎样的?出现过客观题么?每年题型的变化有多大?卷面分是如何分布的?分值特别大的题多不多(全卷由5个30分的大题组成和有多个小分值但多题组成其复习思路肯定大不相同)?考查的知识点全部都在指定教材里面吗?其分布有何特点?几年比较下来又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特别考察的集中的章节(比如计划和控制我认为考察的就很多)?要回答好这些题你需要掌握那些知识点,又怎样利用来答题?书上有明确的答案吗?如果没有(这意味着你明年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必须未雨绸缪),怎么办?这些题出题的根据又在哪里(教材中的一句话,还是课后习题,还是老师自己拟的)?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研究都会有新的收获,相信你对如何复习就渐渐会比较清楚了。之前总是有人问我管理学不知道怎么复习,我当时也答不出来,现在我突然想到了,当你不知道怎么看书的时候,就拿来真题研究吧,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特别指出一点,如果在历年真题里出现的知识点在教材里有并列的知识点,一定都要做充分准备,比如和“矩阵组织”(03年)并列的其他组织形式(今年考的就是事业部即策略性经营单位,被我逮了哦^_^),和“随机制宜”的管理方法(03年)并列的其他10几种管理方法,虽然书上只列了一个表,文字说明很少,但你也要想办法找到一些介绍这些内容的材料,今年就考了“7S模型”(这个没怎么准备,随便写了些)。类似的还有些,自己找找了。另外要注意将教材两大块的内容结合起来的综合题的答法,比如最常见的就是计划和控制的结合,计划为控制提供标准,控制为计划提供信息,寻找偏差的原因,并纠正偏差,或调整计划本身,这个内在的逻辑就是一个大框架,然后你就可以往里填了。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来考研帮提升效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