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考研资料

2008年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试题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历史学基础模拟试题

文都历史学名师:冯勇

一、选择题: 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思想家中不属于法家的是

A 吴起 B 、申不害 C 、荀子 D 、韩非子 【答案】 C

2 、下列不属于“光武中兴”时采取的措施是

A 、释放奴婢 B 、兴学教化 C 、进贤励志 D 、颁布“附益法” 【答案】 D

3 、下列法律不属于唐律的是

A 、《开皇律》 B 、《武德律》 C 、《永徽律》 D 、《贞观律》 【答案】 A

4 、宋代中央行政机构“二府三司”中 “二府”指

A 、中书省和审刑院 B 、枢密院和内阁 C 、中书省与枢密院 D 、审刑院和军机处

【答案】 C

5 、万历年间政治改革的主持者是

A 、刘伯温 B 、张居正 C 、 顾宪成 D 、 张溥 【答案】 B

6 、晚清政府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不包含:

A 、 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黄埔条约》 D 、《马关条约》

【答案 】 D

7 、“戊戌六君子”不包含:

A 、杨锐 B 、康广仁 C 、林旭 D 、唐才常 【答案】 A

8 、下列不属于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中民营企业的是

A 、大生资本集团 B 、申新纺织企业系统 C 、金陵制造局 D 、华新纱厂

【答案】 C

9 、不属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出现的罢工是

A 、 “ 五二 o” 运动 B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 、安源路矿大罢工 D 、开滦五矿罢工 【答案】 A

10 、改革开放过程中设立的经济特区不包括:

A 、深圳 B 、珠海 C 、汕头 D 、大连 【答案】 D

11 、古代印度出现的宗教不包括:

A 、婆罗门教 B 、佛教 C 、印度教 D 、伊斯兰教 【答案】 D

12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古代希腊的是

A 、苏格拉底 B 、希罗多德 C 、伯里克利 D 、西塞罗 【答案】 D

13 、法兰克王国国王中由教皇支持,建立加洛林王朝的国王是

A 、克洛维 B 、路易 C 、丕平 D 、秃头查理 【答案】 C

14 、曾经参加过十字军东征的欧洲君主不包括:

A 、德皇红胡子弗里德里希一世 B 、英皇狮心理查

C 、英王威廉 D 、法王奥古斯都菲利斯 【答案】 C

15 、四大哈里发不包括

A、 阿布·伯克尔 B、萨拉丁 C、 欧麦尔 D、 奥斯曼 【答案】 B

16 、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美术三杰”不含有:

A 、达·芬奇 B 、米开朗斯基 C 、马基雅维里 D 、拉斐尔 【答案】 C

17 、英国“真正平等派”指的是:

A 、平等派 B 、掘地派 C 、托利党 D 、辉格党 【答案】 B

18 、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的政治民主化改革不包括:

A 、非军事化改革 B 推行确保人权的五大政策

C 、制定新宪法 D 、农地改革 【答案】 D

19、 拉普拉塔革命的领导者是:

A 、 圣马丁 B 、伊达尔戈神甫 C 、甘地 D 、凯末尔 【答案】 A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性战役不包含: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中途岛海战 C 、日德兰海战 D 、阿拉曼战役 【答案】 C

二、名词解释: 21~ 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 、周公

【要点】

姓姬,名旦。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其完善了西周的各项制度,思想,对于西周的发展,乃至后世政治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如其提出敬天保民思想,再入建都 洛邑 后,周公旦开始实行封邦建国的方针,再就是制礼作乐,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以及完善了宗法制度。

22 、贞观之治

【要点】

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 ,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 “ 贞观 ” ( 627年--649年),史称 “ 贞观之治 ” 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 ,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23 、辛亥革命

【要点】

是一场发生在宣统辛亥年( 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了清朝君主政体,建立共和政体,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这场革命最终颠覆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24 、南京大屠杀

【要点】

指 1937至1945年中国 抗日战争 期间, 中华民国 南京保卫战 中失利、首都 南京 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 日军 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 屠杀 。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 强奸 、对大量 平民 战俘 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25 、汉谟拉比法典

【要点】

公元前 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6代国王汉穆拉比(约前1792~前1750在位)在位期间颁布的法律。本文部分共282条,是古代两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楔形文字法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法典,也是世界上迄今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法典。法典原文刻在一座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 “ 石柱法 ” 。

26 、雅典民主政治

【要点】

即古希腊雅典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利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这种先进的古代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性。

27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要点】

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建立的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一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

1919~1920年,协约国在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之后,又分别同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由这些和约构成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被称作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 1921年美英等九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形成了华盛顿体系。它同凡尔赛体系一起,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即通常所说的 “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 。

28 、铁血政策

【要点】

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国统一的政策。俾斯麦代表容克贵族(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国。俾斯麦针对障碍德国统一的强大的国内外势力而采取的武力统一德国的 “ 铁血政策 ” ,是实现德国统一的强有力的手段。他依靠其 “ 铁血政策 ” ,先后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自上而下地统一了德国。

三、史料分析题: 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旧唐书·食货志》载:“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尺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通正役,并不过五十日。若岭南诸州则税米,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斗。若夷獠之户。皆从半输。蕃户内附者,上户丁税钱十文,次户五文,下户免之。附经二年者,上户丁输羊二口,次户一口,下户三户共一口。凡水旱虫霜为灾,十分损四已上免租,损六已上免调,损七已上课役俱免。”

材料二 《宋史·食货志》载:“赋税自唐建中初变租庸调法作年支两税,夏输毋过六月,秋输毋过十一月,遣使分道按率。其弊也,先期而苛敛,增额而繁征,至于五代极矣。”

材料三: 《明史·食货志》载:“太祖即位之初,定赋役法,一以黄册为准。册有丁有田,丁有役,田有租。租曰夏税,曰秋粮,凡二等。夏税无过八月,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丁曰成丁,曰未成丁,凡二等。民始生,籍其名曰不成丁,年十六曰成丁。成丁而役,六十而免。又有职役优免者,役曰里甲,曰均徭,曰杂泛,凡三等。以户计曰甲役,以丁计曰徭役,上命非时曰杂役,皆有力役,有雇役。府州县验册丁口多寡,事产厚薄,以均适其力。”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於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徵银,折办於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

材料四: 《清史稿·食货志》载:“康熙五十一年,谕曰:‘海宇承平日久,户口日增,地未加广,应以现在丁册定为常额,自后所生人丁,不徵收钱粮,编审时,止将实数查明造报。」廷议:「五十年以后,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仍五岁一编审。’户部议:‘缺额人丁,以本户新添者抵补;不足,以亲戚丁多者补之;又不足,以同甲粮多之丁补之。’”

“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徵解,统谓之‘地丁’。”

( 1 )根据材料一至四,简单分析一下唐、宋、明、清的赋税制度。

( 2 )试评述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答案要点】

( 1 ) 1 唐:租庸调制、两税法; 2 宋:两税法;

3 明:一条鞭法; 4 清:地丁合一,摊丁入亩

( 2 )中国古代人民对官府或国家历来承担着两类义务,一是徭役,唐是租庸调制,人民可亦庸代役,实际上是人丁税;一是田赋,按地亩征收,或实物(粮谷等)或折银,实际上是土地税。宋改行两税法,明发展为一条鞭法,使人丁与田赋两种税制渐有合一的趋势。清初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土地买卖的放开,将人口与土地绑缚在一起已经显得没有意义了。终于在康熙末年命令废止人丁税,实行地丁合一的制度。康熙五十一年上谕宣布 "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 。地丁合一,或叫摊丁入亩政策使得土地的开垦和人口的增加达到了历史空前水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至乾隆中期,人口已达三亿以上。地丁合一作为一项重大政策,在律例中特设专条,表明这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决策更加有了法律保证。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自西汉开始,经唐宋明清数代,最终定型。其间虽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总的趋势是发展的、前进的。征收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演变,由征收实物向征收货币过渡,由税种繁杂多项向简单单一发展,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30 、央视二套热播的《大国崛起》的序言中说:公元 1500 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

请回答:

( 1 )影响英国从 19 世纪中期 “ 世界工厂 ” 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工业垄断地位丧失的因素主要是什么?由此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 2 )日本的经济腾飞主要有两次,请问是哪两次?第一次经济腾飞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经济腾飞的影响是什么?

( 3 )德法两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最为明显。拿破仑、希特勒两人曾以武力谋求欧洲统一,但都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共同原因何在?当今欧洲一体化进程呈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 4 )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许多著名的总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华盛顿、林肯、富兰克林 · 罗斯福三人倍受美国人民爱戴,试述其原因?

( 5 )纵观各个大国兴衰的过程,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只要言之成理,任答两点即可)

【答案要点】

( 1 )科技因素 —— 积极利用则兴,不积极利用则衰;殖民地因素 —— 殖民地多、市场广阔,利于经济发展,而殖民地多,也成了后来英国不愿意更新技术设备的原因。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优势的东西在一定情况下也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包袱;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定时刻保持一种忧患意识。

( 2 )明治维新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二战后 50 年代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 第一次经济腾飞原因:明治维新为日本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明治政府的扶植;通过对中国等国的掠夺,获得大量的资金与资源。第二次经济腾飞的影响: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阵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外交上要求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时也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3 )失败共同原因:长期战争消耗,引起国内资产阶级与人民的不满;被侵略地区人民的不断反抗。特点: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经济一体化;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一体化。

( 4 )华盛顿 —— 领导美国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林肯 —— 击败南方种植园主的叛乱,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富兰克林 · 罗斯福 —— 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并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

( 5 )大国崛起的道路,如果只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历史上的大国依靠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崛起,已被证明结局并不美好;妄图依靠战争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证明结果事与愿违。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

四、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31 、 简述明清(前期)加强君主集权统治的措施及其影响 。

【要点】

措施:

( 1)明朝:

中央机构的设置方面,废除丞相,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废行省,设三司: “ 承宣布政使司 ” ,置左右布政使,主管行政、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主刑法;设都指挥使司,管军事,号称 “ 三司 ” 。三司各自独立,互相监督,削除了地方割据的因素。

监察制度: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加强对百官的监察;

提倡法制,刑用重典: 颁行《大明律》,《明大诰》等;

设立特务机构:设置锦衣卫和东西厂,加强特务统治;

严格控制户口:编制赋役黄册,设立里甲制和关津制;

( 2)清朝

清代沿袭明制,后来在中央增设军机处,成为权力中枢;在地方实行督抚制;并且大兴文字狱,压制知识分子。

影响:通过以上措施,使封建专制统治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这种集权统治,在明清之初,提高了皇权,为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但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是造成中外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专制主义的强化,必然导致封建政治的腐败,也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大大阻碍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束缚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延缓了封建社会的瓦解,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表现和原因之一。

32 、 清末新政及其影响。

【要点】

( 1)清末新政内容:

清朝政府在各方面压力下, 1901年4月宣布实行新政。

内容包含:改革官制,改革兵制,改革学制(停科举、设学堂和奖游学),奖励工商,预备仿行立宪。

( 2)影响:

新政的推行,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扩大了新学的传播,涌现出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国也开始出现了新式军队,但由于新政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新政并没有从根本上挽救满清政府封建统治覆灭的命运。

33 、简述罗马共和体制:

【要点】

罗马共和国是 古罗马 在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27年之间的政体,其正式名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国家由 元老院 执政官 ,和部族会议(Comitia Tributa)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部族大会由平民和贵族构成。

除此之外,还设立财务官、市政官和大法官。均为一年一任,不得连任。

三权分立是古罗马共和国的基本政治体系,也是被后人认为古代最经典的政治体系之一。这种结合了君主、议会、共和三种政体基本特点的体制为其称霸一方提供了保障。但也因为其存在着矛盾的隐患,例如: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以及后来随着国土的扩大,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保守派与改革派、元老派与骑士派的矛盾。而平民与贵族之间这一最基本的矛盾更是自始自终伴随着共和国,这也使其日后必然走上改革的道路。

3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内政。

【要点】

杜鲁门的“公平施政”:

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主义”:

肯尼迪的“新边疆”:

约翰逊的“伟大社会”:

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

里根的新保守主义:

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的内政措施其目的在于通过自由主义的改良措施,掩盖资本主义剥削,防止社会革命,延缓经济衰退,最大限度促进私营企业的发展。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来考研帮提升效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