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报考 > 报考经验

樱花下的交大梦-报考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的经验和感想

  本人来自一所普通的“211”院校,今年有幸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的热能工程专业(初试390+,总成绩专业前十名)。回首一年多来自己的刻苦努力,特别是父母,师长,以及朋友们给予的鼓励和无私的帮助,最终化作腾飞塔下梦想实现的一刹那,心中总是涌起无尽的感激和怀念。现在我整理了考研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和经验(部分来自我的师兄,以及复试时遇到的研友),希望能够对有志于来到交大进一步深造的师弟师妹们有一些启发和帮助。


  说明:在本文中我尽可能的将自己报考能动学院的经验展示给大家,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自己主观上的局限性。有的问题我也只能是了解到一个大致的情况。如果有偏颇或是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适用于各人的具体方法策略也会有差异。但是无论如何请切记一点:考研路上最后的胜者是精神上的强者。你的信念会决定你的潜意识,并会引导你用积极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暂时的困难,并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通往樱花下的交大只需要勇气,耐力和智慧。


  1.初试的准备

  先谈一谈报考的难度问题。热能工程计划是招105人。08年实际招了97人(本校保送24人,外校保送15人,145人报考招收了58人),当时初试的第58名是349分。09年本校保送26人,外校保送15人,直接录取46人,另外还有3个院内调剂名额,也就是说实际招了约90人。(这些情况在交大研究生招生网上都可以找到。在大约11-12月间还会贴出最新的保送生信息。)09年招生人数进一步减少可能是因为有几位老教师不再招收硕士(比如锅炉研究所的徐通模,曹子栋老师09年就没招学生)。09年的初试分数情况,390分大约是20-25名,370分大约是45-50名。大家看到这个分数可能感觉报考难度比较高。事实上一方面陕西省公共课改卷尺度较松(个人感觉政治和数学尤甚),能动学院的专业课也改的不很紧,简答题答到要点没有明显错误的话,即使表达不是很精准也基本不扣分,计算题基本思路对了基本分也就拿到了。这样一来,同样的答题在陕西的分数比起北京,上海估计会高出20分,所以高分比比皆是也就不足为奇了。另一方面复试的权重大(40%),好好准备复试的话340也能上,反之400分也会被调剂。交大的热能工程报录比一般是2.5:1-3:1,这个比例比起机械,电气学院来说还是好考的,再与热门地区的某些高校比起来简直不在话下。还有一个问题是不要看交大的热能工程排名总是全国第一就觉得它高不可攀。我的看法是,除了交大的老师水平很高以外,其热能工程内部学科方向多也是排名高重要的原因。交大热能有多相流,电厂热能,锅炉三个方向,而其他学校往往没有这么多,或者是没有这么集中。比如说浙江大学的强项燃烧理论,是归在工程热物理学科里面的;再比如说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热能工程,基本上只有一个燃烧方向。总的来说,西交能动属于那种努力与收益基本成正比的报考目标。

  就我个人而言,我当时给自己定的目标是380-390分。我认为如果你很想第一年就考上的话就应当给自己定下较高的目标(想报考有名的老师更要这样)。考研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客观上近年来就业形势没有以前那么好,报考的人可能会增加(复试的时候看到有不少同学还是工作了若干年再考研的);同时学院的该专业也可能会缩招(据我所知,能动的热能,制冷,动力机械都有实际招生人数小于当年计划的情况);主观上讲,“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个人的复习不免可能会走些弯路,加上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外,最后可能考的并不如所愿。给自己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并且以此要求自己的话,你的准备相对而言会比较充分一些。反之总是想着“最低XXX分也能上”,那最后恐怕也只能考出那样尴尬的分数(这一段讲得有点严肃,呵呵)。

  再谈一下初试专业课的复习问题。首先是科目的选择。选择的原则我认为可以说是要“知己知彼”。比如说选考工程热物理基础(也就是在工热,流体,传热中任选一门)。建议找到历年的试卷先略看一看(何雅玲老师编著的《工程热力学精要分析典型题解(新版) 》以及王秋旺,曾敏编著的《传热学要点与解题》书后分别附有近几年的工热和传热试题,流体力学的试题好像还没有公开出版物上有,我个人没有详细查找),感觉一下自己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与真题的要求以及自己对专业课的期望值之间有多大的距离,再考虑一下凭借自己的条件可能在多大程度上弥补这一差距。切记要以自己的具体情况为准。师兄/师姐的所长不一定就是你自己的长项,也不可仅仅依据别人说某门课容易得高分就盲目选择之。再说如果某门课真的容易考高分的话(可能选择的人也会很多哦),那起决定作用的也是你能不能考的比别人高。考研比的是相对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呵呵。

  具体到复习的过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严谨平和的心态。考能动学院专业课一定要争取上120。外校的考生切不可有取巧心理,有两种做法是相当忌讳的:①偏重真题忽略课本。真题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指明复习的方向和重点,但是真题毕竟不是考试大纲,出题的角度和方向(甚至是题型)都是可能变化的。全面复习,吃透课本才是考高分最保险的策略。②盲目相信辅导班笔记。个人认为辅导班笔记的作用事实上不会超出真题的水平,顶多是指出一些重点而已(交大本校的同学考高分的是不少,但是考出110-的也是大有人在,可见自己的认真准备更重要)。我当时手里只有课程教学大纲,真题和王秋旺等编著的《传热学要点与解题》,从九月份开始每天复习1.5-2个小时,最后考了140(我感觉还是可以的)。所以我认为,可以结合教学大纲来明确看教材的重点,在看教材的同时结合真题的要求调整看书的深度以及练习的方向,不断摸索自己理解认识上的不足并加以弥补。对于交大老师编写的辅导书一定要吃透,特别是他们所强调突出的概念和思路(事实上常常教材中已经强调过了),尤其是某些贯穿若干章节的概念和方法。另外也建议大家复习专业课要给自己留出裕量。因为,计算量、考察知识点(我当时的做法是,只要是可以出题的点都看一下,实在不便于出题的点除外,比如传热学中非稳态传热中的解析解)、考察深度(比如06,08年传热学中的数值传热就是一例)都有可能变化。备考的时候多作准备,考试的时候就轻松了。(关于传热学复习的具体经验请见文末附1

  最后谈一下交大的公平问题。交大的公平的确是符合口碑的。从初试到复试,每一条程序都是按章办事。个人感觉没有透题的现象。出题绝对源于课本,没有偏题怪题。虽然辅导班笔记(包括复试)是有的,但是那个学校没有呢 (我本科的那个动能学院专业课还划了140+的原题呢,那个才叫黑) ?今年热能工程复试总分,笔试的最高分都是外校的同学。当然,公平也有绝对和相对之分,如果初试分不高,复试又不突出,又怎么能指望老师向你投以青睐的目光呢?另外交大能动保送生的比例也不算很高。具体到每个导师的话保研名额不会超过他当年招生名额的一半。再牛的导师也是如此。所以大家只要安心复习,做强自己,好好向老师展现自己的实力,终归会成就自己的梦想。

  2.与导师的沟通

  交大规定报名的时候需要填报一名导师。研究生阶段自己的研究方向是由导师决定的,也就是说,个人未来在交大的所得取决于导师的方向,所以需要慎重考虑这个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某专业内的某一研究所之内的各个导师,研究的方向也可能是大相径庭的。比如说锅炉研究所,有的老师是做汽液两相流的,有的是做燃烧的,还有的老师是做结构强度的……不注意的话,考上以后可能会发现自己需要做的课题与自己原先的想象(或者说兴趣)相差甚远而大失所望,以至于失去学习的动力。如果报名的时候自己已经明确了目标那就填上吧;若是不明确的话也不要紧,可以暂时不填,初试结束了有充足的时间再作了解。因为复试的时候还需要确认所报导师及复试科目,到时候可以再修改。

  有的同学关心是报名气大的导师还是报不大出名的老师好。牛老师(比如说博导)学识丰富,在专业上往往更有远见一些,当然他们手里的项目也往往较多。但是他们通常需要把较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博士生上面,所以对硕士生可能就不能投入很多的精力了(他可能会让同方向的副教授带硕士)。如果你的志向是读博并且有一定的实力的话那就可以报他,当然你在复习中就得加倍努力了。考上博导的话一般可以申请录取为硕博连读,读硕期间可以跟着读博的师兄做课题(其实也是学习,勿片面的认为这是给别人打工),等读博了再做自己的;或者你只跟他读硕的话也不必愁没课题做。对于一个负责的导师来说,只要你肯下功夫,他也会抽出时间来和你交流,况且研究生阶段学习请教的对象其实很多呢。年轻老师有朝气,对待学生往往也很热情。我的看法是如果你认定某个老师在专业上有特点,对自己的胃口那你就报他好了。外校的同学可以通过查看专业期刊的方式来了解导师。中文专业期刊上的文章往往是老师指导研究生写的,所以你通过查看某个老师指导的论文便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方向以及他的学生所作的课题(通常那也将是你未来的课题,嘿嘿)。注意不要太指望导师能够包办分配工作,这应该是自己的事。

  至于说报考导师难度的问题,根据我的所见所闻,并非绝对的是越牛的老师分越高。有的年份恰好很多高分同学不敢报某个牛老师,那么考上他的分数就可能会低下来(因为每个老师有指标,不招也得招);反之有的年份报他的人初试分都很高,面试他也满意,分数自然就上去了。事实上常常有的副教授也有很多高分同学报,最后竞争也相当激烈。所以能否考上心目中的导师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

  关于考前与导师联系的问题,我就谈一谈自己的经历吧。我现在的导师是一位博导。去年九月份的时候我给他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当然是介绍自己的情况,也表达了对在他门下深造的希望等等)。他没有回信。当时我心里有点郁闷,不过那时候复习紧张就把这件事埋在心底不想了。现在回想起来也很正常,老师也很忙的,在考生(特别是来自外校的,他也不熟悉)能否进入复试还不得而知的时候他又能跟你说些什么?初试结果出来后我感觉报他还是有希望的,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告诉他我的初试情况和自己的专业兴趣。第二天他回信了,只有九个字:先按学校的要求面试。我觉得他的回信有两层意思:一是他按规矩办事,不事先给学生什么承诺(他也要看看每个上线同学的表现);二是导师本人更注重学生面试的表现,他想在面试的时候亲自了解学生然后再做决定。看了他的回信我就继续安心准备复试,直到面试前我也没有再去联系他(没有必要嘛)。总之,只要你报的是一位正直的老师(特别是老教师),那么他就不可能因为你事先没有联系他(登门拜访就更不用提了)而冷落你。好老师看中的是学生的人品和学识。

  3.复试的准备

  复试是相当重要的环节。能动学院的复试占总分的40%。重视的话可以使你的最终排名上升许多,反之则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今年热能工程就有一位同学初试400分,但是复试分太低,以至于进入院内调剂,十分可惜。)其中笔试成绩的算法因为有的专业笔试有多于一种选择(比如报考热能工程的同学可以考锅炉原理,发电厂热力设备及系统,热工基础),为公平起见换算标准分的时候仅在考相同科目的范围内计算,这样就不至于某科目与其它科目之间出现难度偏差而导致不公平。从中亦可看到能动学院复试的公平性。附带说明一下,今年热能工程的最后一名总分是84.7。

  笔试科目的准备应该是复试复习中最耗时的。首先应当仔细阅读《西安交通大学20XX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目录参考教材》,特别要注意某些专业的笔试科目包含了不止一门课,千万不要漏看了。不明确的话建议和考过的师兄师姐交流下,或者向学院咨询。其次是要准备好相关的教材。注意在这个问题上要严谨,外校的同学切勿认为反正课程名称都一样,教材版本不同关系不大。老师出卷子当然是依据他手里的书,而同一门课不同教材的侧重点可能也有不同。比如锅炉原理,要看车得福等编写的《锅炉》,而像过去陈学俊,陈听宽编写的《锅炉原理》(我本科上课的时候用的是该书91版的影印本),尽管书很经典,但毕竟过了这么多年,有些问题的讲法已经不同了,况且书后没有思考题,只能用作参考,而车的《锅炉》课后思考题对于准备复试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笔试科目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个人认为不能光从自己复习是否省力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复试不只有笔试而还有面试环节。比如说你报考热能工程的锅炉研究所或是电厂热能研究所,那末你最好是选考锅炉原理或是发电厂热力设备及系统。因为面试的时候几乎肯定会问到相关的问题(多相流是个例外,因为考生本科期间很少有系统学习过多相流基础理论的,老师一般面试考察流体和传热的知识,即便问的话也不会超出锅炉原理中锅内过程部分的水平)。如果答得不理想的话,老师可能会打出很低的面试分数,对总分会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若是复习笔试科目能同时对准备面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的话那是最好了。特别是跨专业或是跨方向的同学。如果你经过深思熟虑一定要学某个方向的话,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关于复试准备的时间,我当时是1月15号就开始看书了。到笔试之前大约花了550个小时。寒假里主要看的是锅炉原理。我本科上这门课的时候老师没有讲锅内过程部分,而这部分占了大约2/5的分量,所以我觉得应该早点看。当时在当当网上有车的《锅炉》第二版,我就买了一本(因为我喜欢看书的时候做些记号之类的,用图书馆的书感觉不方便)。每看完一节我会做些归纳性质的笔记(这也十分有利于以后的复习巩固)。说实话寒假里心里有些不踏实,总觉得数学考的很糟(特别是网上许多人说09的数学比08的还简单),再加上回忆传热学的时候发现大题中有个计算错误(我们那个初试考点允许带出最后一门的草稿纸),我心里甚至闪过再考一年的想法(那时候已经不敢想象还能考上我现在的导师)。但是想一想都一路走到这里了,今年可能还有希望,总得坚持到底,还可以通过复试来弥补初试的缺憾,于是还是安心地继续看书。(有关锅炉原理的复习细节详见文末附2

  寒假结束后就回学校了。再次与研友们共同战斗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开学这段时间我和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沟通了一下,复试之前只完成开题报告。(其实学院有进度要求,不过指导老师人很好,他比较隐晦的表示“你自己掌握进度”,我就“自行其是”了。当然复试结束后毕设做得较紧张)。这时候我每天3/5的时间用来看锅炉原理自己总结的笔记,也看一看与我想报的方向相关的书籍。其余的时间用来听听力和准备专业基础课(工热,流体和传热)。听力我准备的是托福的(因为听说以前用过托福题),不过后来考试的时候发觉用处不是很大。考试时用一个收音机放磁带(内容居然是“淘金巧攻英语四级听力”),磁带是翻录的,而且间隔基本删去了,加上小教室有回音,放完了大家都互相问有没有听懂(我认为学院也不是特别看重英语听力)。其实听力我感觉只要练下基本功,四六级的水平就行了,保证考试时不要完全是蒙。最后换算的标准分大家区别不大。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复习概念。说实话我以前流体力学学的不算好,工热学完以后看的也不多,所以自己感觉要再准备一下。对专业基础课的复习能够达到对基本概念能够清楚地表述和阐明就可以了。

  面试在总分中占有与笔试相同的权重。在笔试成绩不算差的情况下,可以说面试决定了你能不能被你所报的导师录取,甚至决定了最终能否考上交大。面试是按研究所分组的。比如热能工程按照多相流,电厂热能,锅炉(又分锅炉整体组和燃烧组)进行。这样每个组老师考察学生的时候可以侧重组内的方向。每个组内的面试顺序似乎是按导师的资历排序,然后报考每个导师的上线学生按初试分数由高到低进行。具体的程序和内容我就结合我的经历介绍吧:首先要求作自我介绍(当时用的是汉语,当然还是事先准备一个英语稿稳妥些。有的专业比如核工程可能还会做抽题目英语表达。实际上老师也不指望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高到哪里去,英语口语最多是个参考,专业基础才是导师最看重的。不过专业方向内的基本英语词汇和表达还是准备一下的好,我后来和其他同学交流的时候得知,多相流有老师让学生用英语简述锅炉内的汽水流程,核工程有老师提问核动力设备的英文名称)。然后是问专业问题。专业问题分两种,一种是三大主课(工热,流体和传热),一种是应用知识(比如说锅炉原理,热力发电厂,透平机械原理……)。至于老师侧重哪一方面就要具体看待了。多相流方向强调基础知识(流体力学好像是重点);锅炉所的整体组(就是车得福他们那个组)可能是由于科研项目涉及面较广(有做超临界流体的,也有做锅炉设计计算,热能梯级利用设备的……),两者都会问到;锅炉所的燃烧组(就是惠世恩他们那个组)科研基本上做的是电站锅炉清洁燃烧,比较侧重后者,特别是锅炉燃烧设备方面的。考察的原则是:基于本科阶段的基础知识。提问的范围基本上在本科教材上可以找到(当然有的问题可能问的比较综合一些)。我的感觉是,交大的老师似乎认为,外校的考生在学科前沿方面的视野不算很宽,但是上研之后可以弥补,所以本科阶段的知识水平更重要。我面试的时候主考老师(正好就是我报的导师)先问了两个锅炉原理方面比较综合的问题。我回答的比较细致,但是当时有点紧张,条理不是特别好。问完以后他心里好像基本就决定了,于是就问我初试考多少分,我告诉他以后他就打分了。然后另几位老师又围绕我的毕设题目问了几个问题(因为自我介绍的时候我提到了我的毕设题目)。这时候剩下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三大主课就没问了。最后负责记录的老师又问了三个问题:你是否愿意读博,(分数不够的情况下)是否愿意参加院内调剂,(分数不够的情况下)是否愿意上工程硕士。这三个问题是每个考生都会被问到的。对第一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你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就行了。你想读的话(当导师为博导时会录取你为硕博连读)老师当然欢迎的,只想读硕的话老师也不会因此而不招你(我有两个师兄报的都是博导,但他们都只读硕)。要是你为了不做出否定答复而违心的说愿意的话那以后恐怕就要骑虎难下了:)。后两个问题全看个人的想法了。当然分数不是很保险的情况下建议第二个问题回答是,多一条路总保险些。

  关于面试的细节再补充几点。首先是老师打分的方式。老师打分的时候并不知晓你的复试笔试成绩,所以他主要是依据你的面试表现。(后来从我的导师那里得知,直到出拟录取名单为止他也只知道我的初试和面试成绩)。一般老师满意(就是说他想招你)的话打95,特满意或是感觉有些缺憾的话加减1-2分,感觉还可以的话打90。很不满意的话会打出80以下的低分。这里需要说明两点,一是面试分与你的初试分数线性无关,即使你的初试分数低,只要面试出色,老师也会给你打高分;另一方面是,如果你的面试表现不是很理想(当然不能达到造成老师十分反感的地步),但是初试分比较高的话,老师会打出一个中等的分数。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他本人不打算招你(换句话说就是认为你不适合他的研究方向),但他也不希望你落榜,他还会帮你联系其他方向的老师(通常是多相流方向的),这样你仍然是直接录取而无需调剂。其次是个人的表现,着装只要像个学生就行了,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要紧张(老师可能表情很严肃,那是他在认真看你的表现,不要怕),注意表达要准确而具有逻辑性(对于较综合性的问题尤其如此,当然这有赖于平时看书的积累)。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