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备考 > 备考经验

时间都去哪儿了:浅谈学习效率困惑及解决方案

  一、考生的学习时间都去哪儿了?
  从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到马年春暖,王铮亮一曲“时间去哪儿了?”唱响大江南北,唱进了人们的心灵深处,纷纷感叹时间到底去哪儿了。考研的学子也不例外,很多考生在2014年全国研究生考试分数公布后,不禁仰天长叹:我的考研时间去哪儿了?为什么一年甚至多年的辛苦努力,时间花了不少,可还是一场空呢?
  众所周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了给国家选拔从事学术科研的高层次人才,从考试内容难度来说,考研可以说是中国难度最大的学历考试。同时,研究生入学考试也是一场选拔性考试,报名人数多,录取人数少,优中选优,竞争残酷激烈。因此,不论从难度上,还是从考试性质上分析,考生必须花较多时间精力才可以在千军万马中成功胜出。但是,问题来了,是不是只要考生花很多时间,“玩命学”就可以梦想成真呢?

  二、考研学习过程的本质原理和常见三类问题
  事实上,我们研究发现,考研的学习过程并非如此简单。考研的学习过程在微观层面是由每个知识模块的理解、记忆和解题训练所构成的学习循环。而对一个知识模块完成一次理解、记忆和解题训练,就是一个学习循环。上万个学习循环就连接形成了整个考研学习过程。同时,我们通过对多达5万份考研学生学习样本分析,一个考生一年内可投入考研的极限时间,不到2000小时,其中约23%应分配在知识模块的理解记忆,而约77%则应分配给解题训练。因为一切学习循环所需达到的最终成果,都是形成高超解题能力,在考试中得高分。但是,实际情况是残酷的,85%以上的落榜考生,是因为解题训练阶段的种种问题而落榜。
  (1)约28%考生解题训练总量不足;
  (2)约33%考生解题训练总量虽然充足,但没有覆盖全部考点题型;
  (3)约39%考生解题训练虽然覆盖全部考点题型,但训练题型难度不到位;
  而非常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考生个人学习自制力差、学习方法主观随意性大,外部辅导老师水平参差不齐、辅导时间无法保障,考生缺乏长期、系统、科学的学习进程监控和学习效果评估反馈,因此,考生常规自学和外部常规辅导中很难将以上三类问题全部解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考生考完后会仰天长叹:学习花的时间到底去哪儿了?自己的辛勤努力为什么没有获得理想效果?

  三、学习效率是可以控制的——万学超级智能云系统解决方案
  针对考生学习效率的困扰,我们在钻石卡高端辅导系统的基础之上,组建了包括70余名原国家命题组和阅 卷组成员,总计超过2000名专家教授、博士和硕士研发团队,总计投资2.2亿,全面研究了超过50万考研学子的精细学习过程和影响学习效果的三百余个因素变量,并运用最先进的深度教育、系统运筹和云计算等多种前沿科学技术,革命性研发了完全超越传统教育的超级智能云学习系统,实现了教育培训技术的历史飞跃。
  超级智能云学习系统,科学构建了解题训练的先进模型,通过五个步骤、九类学习任务包、配置十种习题组及其标准与精细解析,以帮助学员非常有效的解决学习效率问题,实现最优效果的解题训练与测评,帮助考生生成优异解题能力、得高分。
  1、五个步骤
 

  2、九类学习任务包:标准学习任务包、加强学习任务包、难点学习任务包、复习循环任务包、重点循环任务包、高难点循环任务包、突破任务包、通测循环任务包、模考循环任务包。
  3、十种习题组及其标准与精细解析
  (1)习题组:基本习题组、补充习题组、加强习题组、难点习题组、复习循环习题组、重点循环习题组、高难点习题组、突破习题组、通测循环习题组、模考循环习题组。
  (2)习题组标准与精细解析:
  标准解析是按常规精细程度对习题组进行解答与分析。当系统分析确定考生某个习题组训练达标时,为考生提供该习题组的标准解析。精细解析是按超过常规2至5倍精细程度对习题组进行深度解答与分析,相当于老师对问题的答疑解析。当系统分析确定学员某个习题组训练未达标时,为考生提供该习题组的精细解析。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来考研帮提升效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