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专业课 > 视频课程

【视频】真题解析:王诚老师详解2013管理类综合写作真题


  【视频名称】真题解析:跨考教育王诚详解2013管理类联考综合试卷
  
  【主讲老师】跨考教育 王诚老师
  
  【文字实录】

  【论说文解析】
  今年的考题难度不大,与往年真题类似的是,命题者在审题上没有给考生设置什么障碍,无论考生写论说文的水平如何,都能很快入题。有的考生写的主题是“穷则变、变则通”,虽然没有契合材料所暗示的“合作”主题,但只要结合材料作分析,能自圆其说,也不至于得低分。但必须指出的是,材料写了两个竞争导致合作的案例(欧洲飞机制造商与波音竞争的结果是导致了空中客车公司的成立;波音与空中客车公司竞争的结果是导致了波音兼并麦道),如果只写竞争的重要性,偏题就比较明显了。
  今年的主题契合了系统班曾经讲过的一道题目。
  此外,在系统学习阶段以及冲刺阶段,我曾多次强调09年10月真题写“团结合作”这个主题,最好模拟写一下,很可能会再次考到;在冲刺阶段的串讲讲义里面还专门给出了“团结合作”为主题的范文,其中的不少语句可以直接运用到这次考试中来。如果认真研读过这些材料,相信同学们拿到考题应该感到胸有成竹。
  论证有效性本题的结论: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
  论证有效性分析主要漏洞:
  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见得是该国软实力的唯一组成部分,如果还有其他的组成部分的话,那么文化影响力也不见得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材料第三段列举的例子是以偏概全。
  在不同文化的里面,也可以有不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而反之在不同的文化里面,也许可以有类似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如果事实是这样,材料就忽视了普同性和特异性统一的另外一面。
  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可以是普同性,但是在不同文化的里面,也可以有不相似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而反之在不同的文化里面,也许可以有类似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材料只看到了普同性和特异性其对立的一面,而忽视了统一的一面。
  文化即使具有了普同性,也未必意味着本国的文化会被外国所接受,因为外国文化既然也已经含有了这方面的内容,何必再接受另外一国的文化呢?此外,即使文化具有了特异性也未必意味着某国文化就一定会被其他国家所关注,如果两种文化之间的特异性形成对立的话,很有可能导致外来文化受到排斥。所以文化的传播不见的具有必然性,既然如此,增强软实力,就未必需要依靠文化传播的手段了。
  如果增强软实力需要文化建设,又需要向世人展示,为何后文又提出只需要向世人展示的就可以增强软实力呢?所以材料在阐述上可能存在着自相矛盾的谬误。
  一篇文艺作品,要想被他国所接受和关注,至少需要一个隐含的假设,就是这个作品会被翻译和传播,如果这样的隐含和假设都不存在,就很难受到他国的关注和接受,也就不见得能产生文化影响力;即使一个文艺作品,会被传播,也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因为文化的特异性可能会导致两种文化的冲突和抵触,不见得被关注;即使被关注了也不见得就等于会被接受。所以难以由此推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通过文艺作品的创作就能得到增强。
  “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过于绝对。
  创作更多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也许只是文化影响力扩大的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仅仅靠这个条件,未必能推出来文化的影响力的扩大,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不见得是国家软实力增强的充分条件。
  
  【真题解析】
  (一)本题的结论: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
  (二)题干的结论存在以下的若干漏洞:
  1、 “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要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本国的文化建设并向世人展示就可以了。”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国家软实力实际上包括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三部分内容,因此,不能绝对的说增强软实力,只需搞好文化建设,而忽视其他两方面的建设情况。另外,实际有种可能是,即便文化建设加强了,软实力也不一定就真的也加强了。
  另外,原材料中说“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此处也是过于绝对。事实上存在一种情况是,很多具有一国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被其他国家的人们喜爱和接受,但是,该国的文化却并没有为其他国家的人们所熟知。
  2、“正因为文化具有普同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接受;正因为文化具有特异性,所以一国文化就一定会被他国所关注。”这里存在着因果不当。虽然原材料中阐述的原因是结果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因,相较于材料中给出的文化具有的普同性和特异性的原因,文化对他国人们的吸引程度,以及他国人们对文化的兴趣程度更是得出“文化易被他国接受或关注”这一结论的原因。
  3、“一国文化无论是接受还是关注,都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也即表明了该国软实力的增强”,此处是主观臆断了。一国文化被接受或关注,到底是不是真的体现了该国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的增强,材料中并没有具体的事实阐述,我们不得而知。
  4、原材料中说,文艺作品有文化本质,因此其就能使文化影响力扩大。而我们都知道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传统文化等,文艺作品知识文化中的一部分。因此有以偏概全之嫌。
  5、“由此可见,只要创作更多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那么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就是毫无疑义的,而国家的软实力也必将同步增强。”这是误用因果。论述者说的两个只要都是建立在其主观臆断的基础上而不是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因此由其得出的结论就不一定成立。
  6、原材料中还包含概念被偷换的逻辑错误。原文并没有对“软实力”这个概念,但“软实力”进行清楚的界定。
  另外,原文最后一段说“文化影响力的扩大”,而“影响力”扩大并不等同于“软实力”增强,这里将两个词语的含义混淆了。
  作为写作题的类型之一,论证有效性分析还要求言语精练流畅,论证或反驳有力,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对于论说文,以往的课程上也见过类似的作文】
  立论:生存需要结伴,发展需要合作
  为什么发展需要合作?
  1.  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分工、精力的有限性、优势特长
  2.  合作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可以使各项成本下降,这既是企业的效益,也是社会的效益;
  3.  合作将导致竞争的秩序化:竞争固然好,但是生存的法则除了“优胜劣汰”之外,还有 “适者生存”,生存才是目的,竞争只是方法;
  4.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局部利益服从于全局利益,所以需要建立共赢的格局。
  5.  引申:个人的发展(优势特长、精力有限……)       欧洲一体化
  不合作的坏处:
  1.  资源的分散使用导致企业、社会成本虚高
  2.  企业重复投资建设
  3.  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
  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5.  竞争的着眼点是自身的优化,而社会资源的优化只是附属品,不是根本目的。
  如何合作
  1.  长远的眼光:放弃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
  2.  宽广的胸襟:对于不同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理解和接纳
  3.  分享的心态:共同进步,实现双赢
  4.  学习的胸怀:空杯心态
  5.  正确理解企业的真正目标:盈利,而非战胜竞争对手
  全面的考虑A:新的理念:竞合
  1.  “竞合”的主要精神,在于共同创造价值。
  2.  企业的真正目标,是追求本身的盈利,击败竞争对手只不过是手段,因此企业要以“利润”而非“胜利”为荣。
  3.  通过同业合作,可吸引更多数量的顾客,能令整个行业人人受惠,这才是皆大欢喜的双赢策略。
  4.  市场竞争中,除了同行还有外行,因此“竞合”还有一个功能,是与其他竞争对手制造声势,防止新的竞争对手加入。
  全面的考虑B:向现实引申:中国应该怎样做?
  1.  整合兼并,优势互补:整合国内力量,让同行业厂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善长的坚决砍掉,这样我们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参与国际竞争。
  2.  国际联盟,取长补短: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并不是想消灭中国企业,而是看中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 如果我们明确了他们的目标,那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选择:走战略联盟的道路,与国外企业进行资金联盟、技术联盟、或者市场联盟,共同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
  进一步的思考:一味提倡企业合作也会带来问题
  1. 市场调节的结果是从竞争走向垄断,是大量的弱者被淘汰,是强者凭借其技术、资源、信息和组织权力掠夺弱者。
  2. 企业巨头的兼并会带来垄断力量的增长,使企业可以滥用垄断地位索取高价,这是社会代价。
  3. 那么究竟如何权衡呢?只能用政府的看得见的手加以调控,即只能用管制的办法来反对垄断者滥用垄断地位。
  如果同学写到了这个层面,思考又深入了一层,如果没有写到,也没有问题,你已经契合住了整个材料的观点。
  这篇文章,以上的要点,为什么要合作?不合作会导致什么样的坏处,我们应该怎么去合作?怎么理解合作?怎么做到真正很好的合作?我们从几个角度做了分析。同学们在写的时候,不见得面面俱到,每个角度点到一到两方面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仅仅去讲为什么要合作,或者仅仅讲我们应该怎么去合作,可能会显得视野不宽泛。最好是进行全面的分析,展示一个准研究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考深度。
  这个材料难度不大,从审题、立意,行文的角度上,只要同学们按照我们在课堂上所讲授的方法,分几个层次把这篇文章写下来,应该说拿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并不是件太难的事情。
  【论说文真题解析
  一、基本知识提示:
  (一)审题的内容
  1、横向审题(形式审题):明确试题所给出的本次写作的形式性要求,比如文体、字数等。任何作文考试都需要横向审题。
  2、纵向审题(内容审题及立意):主要任务是分析给定文字材料的意图和重点。具体来说:
  (1)对于材料立意性题干主要是分析试题给定材料隐含的寓意并进行立意;
  (2)对于观点分析性题干主要是确定应该回应的总话题以及重要的子话题。
  注意:本题是比较典型的材料立意题型,根据材料的中心思想立论。
  
  (二)材料立意必须包括两个标准
  1、逻辑性标准:即必须做到全面性、准确性、正确性、现实性和可写性(立意的步骤)
  2、修辞性标准:即最好做到鲜明性、新颖性、深刻性、间接性、严密性和集中性
  二、真题解析
  (一)审题立意的方向
  本题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因为有了垄断,所以竞争激烈的时候也采取了合作,从而促进了新的竞争,从而又促进了合作,从而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本题的关键词有两个,即竞争和合作。但反复读材料后,我们发现材料不只是孤立的论述竞争怎样,合作怎样,而是再阐述两者的促进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意:
  
  立意一: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好作用的方面阐述)
  首先,根据材料“美国的波音和麦道两家公司几乎垄断了世界民用飞机的市场,使欧洲制造商深感忧虑。虽然欧洲各国采取了合作的途径”可以看出,合作是应对竞争的有力手段。
  其次,从欧洲合作后生产出“空中客车”可以看到,合作的优势。
  再次,因为欧洲合作,给美国又带来了竞争的压力,从而也促使了美国公司间的合作,从中可以看到,竞争和合作的良性发展,促进了各国公司的发展,资源的重组等。
  最后,从整个材料可以看出,竞争和合作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促进市场良性发展、行业或企业发展壮大、资源重组合理利用等带来好的发展方向。
  提纲:
  1、简述材料,引出立意
  2、阐述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内涵
  3、竞争与合作关系对企业、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4、竞争与合作对资源合理配置
  5、竞争与合作存进市场的良性发展
  6、总结全文,再次点题
  
  立意二:竞争中的合作(合则生赢)
  这种立意,是以合作为主体,阐述竞争对合作的影响或促成。
  提纲:
  1、简述材料,引出立意
  2、结合竞争,阐述合作的内涵
  3、结合材料,论述竞争是如何促成合作的
  4、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5、总结全文,再次点题
  参考题目: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的趋势;竞争离不开合作
  注:这两个立意尽量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进行论述,从做人/事或社会的角度和阐述也可。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来考研帮提升效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