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说明:

考研帮对肖四、蒋五、任四等共13套模卷、429道选择题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所押知识点频次进行排序,梳理最精华内容供大家背诵。

★★★★★代表被押超15次,★★★★代表被押10-15次,★★★代表被押7-10次,★★代表被押4-7次,内容已经精缩,请安心背诵。

一、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统计:肖秀荣*15次、蒋中挺*11次、任汝芬*12次
1商品二因素
(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和交换价值物质承担者。
(2)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比例,决定商品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本质上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2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的过程两方面。
(2)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价值规律自发配置社会经济资源;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生产力发展;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4社会形态的演变
社会形态的演变的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它表现
(1)从纵向看,表现为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统一性是社会形态运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的总体历史过程表现为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
(3)多样性是指不同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4)从横向看,表现为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的特点。
5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6剩余价值
(1)剩余价值:

A.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B.实质:是由雇佣工人所创造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C.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程度。

(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3)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全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总量/预付资本总量)
(4)生产自动化对价值、剩余价值的影响: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5)基本概念区分:A.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或提高劳动强度都会增加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C.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由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
7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
资本周转时间和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8经济危机
(1)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2)根本原因

一是无限生产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二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社会资本再生产呈现周期性的特点,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法治、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2)政治制度的本质

为资产阶级服务,是服从于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的政治工具。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

一是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追,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二是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主义社会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特权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法律的实质是将这种不平等合法化。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 肖秀荣*14、蒋中挺*1、任汝芬*8
1经济新常态
(1)新常态的主要特点

A.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B.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

C.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体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

D.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2)引领经济新常态要主动得力

A.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实现反周期目标;

C.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发挥创新引領动力作用;

D.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

E.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着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F.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G.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使他们有现实获得感。

(3)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具体措施

A.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把转方式调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B.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C.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D.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E.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F.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
(1)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主要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2)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3)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的日益增长、不断提升和个性化的物质和文化生态环境需要。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4三农问题
(1)解决好三农 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补取活方针。坚持的三条底线

A.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

B.耕地红线不突破;

C.农民利益不受损;

(2)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3)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
(4)走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5)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基石。加快建设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 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6)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城镇化
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辛亥革命 蒋中挺*4肖秀荣*4任汝芬*9
1三民主义学说
(1)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此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

A.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B.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生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C.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
(2)主观原因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表现: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核心。
(3)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四.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押题统计 蒋中挺*4肖秀荣*5任汝芬*6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主要表现: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新的统一
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3)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3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延伸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4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五.G20峰会 押题统计:蒋中挺*4 任汝芬*3 肖秀荣*3
1主题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2意义
(1)首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核心位置;
(2)首次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
(3)首次就支持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开展合作。
3成果和共识
(1)决心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路径;
(2)决心创新增长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3)决心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
(4)决心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这两大引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5)决心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让二十国集团合作成果惠及全球。
六.实践与认识 押题统计:肖秀荣*3、蒋中挺*5、任汝芬*5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3认识的本质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的。
4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5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2)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的。
七.历史唯物主义 押题统计:肖秀荣*3、蒋中挺*1、任汝芬*8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展合作。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押题统计:肖秀荣*3、蒋中挺*1、任汝芬*8
1四个全面
(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四个全面":
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战略不居中居于引领地位
B.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C.全面深化改革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D.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E.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2全面将成小康社会
(1)全面将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B.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C.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D.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E.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发展。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的目标要求:
A.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B.发展协调性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C.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D.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E.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3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中国梦的内涵
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九.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押题统计:蒋中挺*5任汝芬*4肖秀荣*2
1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2)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3)文化建设与干部建设。
2延安整风运动
反对本本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3抗战胜利的意义
意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3)促进了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押题统计蒋中挺*1任汝芬*2肖秀荣*6
1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议政。
(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全面依法治国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A.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C.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D.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4)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A.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5)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必要性

A.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B.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规则;

C.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基本保障。

(6)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根据: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
3真理与价值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社会实践总会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十一、台湾问题 押题统计:蒋中挺*1 任汝芬*7 肖秀荣*3
1中日《马关条约
日本逼迫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所有附属各岛屿。
2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4201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总书记和洪秀柱主席会谈的重要共识和成果是:坚持"九二共识"和坚决反对"台独"
5两岸关系发展的五点重要主张
(1)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2)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
(3)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
(4)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互相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
(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6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十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押题统计蒋中挺*5任汝芬*3肖秀荣*1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
(4)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的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十三、五大发展理念 押题统计蒋中挺*3任汝芬*3肖秀荣*2
1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创新动力、协调要求、绿色条件、开放必由、共享本质。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十四、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押题统计 蒋中挺*6任汝芬*肖秀荣*1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2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

A.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

B.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2)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

B.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3)方法论意义:

A.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B.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3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方法论意义:

A.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B.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十五、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押题统计:蒋中挺*5任汝芬*1肖秀荣*1
1土地革命
(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
A.通过了《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
B.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
C.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2)左倾错误原因
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原因有:
A.八七会议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B.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C.主要原因是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2遵义会议
1935年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红军长征的胜利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4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十六、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押题统计:蒋中挺*4 肖秀荣*2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是顺利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抓住和用好历史性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1)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所走路径)
(2)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3)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4)根本目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问题;必须有主张有定力;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
3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1)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3)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改善人民生活。
十七、全面从严治党 押题统计:蒋中挺*3 任汝芬*1 肖秀荣*2
1四大考验、四大危险
现阶段,当面临着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新形势下,当需要应对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
2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1)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3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显著特点和特有优势。
(1)思想建党是党的各项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的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
(2)制度建党是思想建党的有力保障;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
4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1)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首先落实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
(2)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要靠严明纪律
(3)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至关重要。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坚持惩治不放松。
(3)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4)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十八、洋务运动 押题统计:蒋中挺*2 任汝芬*3 肖秀荣*1
1洋务事业的兴办
(1)目的:镇压农民起义;加强海防、边防;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2)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对其指导思想最先做出完整表述)
(3)洋务事业:
兴办近代企业:军用企业-自强;民用企业-求富;(江南制造总局是国内最大兵工厂)
建立新式海军:福建、广东、南阳、北洋水师;(李鸿章管辖的北洋水师是海军主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
另:洋务企业三种方式: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
2历史作用
(1)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创办新式学堂,翻译西学书籍,培养了通晓洋务的人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3)模仿学习西方的技术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3失败的标志及原因
(1)失败标志:甲午战争的失败
(2)失败的主要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
十九、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押题统计:蒋中挺*1 任汝芬*2 肖秀荣*3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
(2)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3)确定党的纲领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段斗争的目的——消灭解决,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2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
(1)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当的新型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
(2)接受的是没被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3)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3)当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4)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的伟大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2)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3)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4)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十、社初基本经济制度及分配制度 蒋中挺*1 任汝芬*4 肖秀荣*1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1)内容及确定

A.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C.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A.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B.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C.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D.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

(3)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B.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4)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经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A.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B.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旧的分工未消失,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A.实质: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二十一、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蒋中挺*1 任汝芬*1 肖秀荣*2
1新时期统一战线两个范围的联盟:

(1)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联盟,这是主体

(2)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2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基础

(2)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

(3)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归宿

3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十二、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潮流 蒋中挺*1 任汝芬*1 肖秀荣*2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新青年主要撰稿人:李大钊、鲁迅、胡适。
(2)基本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数;提倡新闻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3)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2十月革命
(1)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作品《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李大钊、陈独秀。
(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周恩来等。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如董必武、林祖涵等。。
二十三.社会主义法律 蒋中挺*1 任汝芬*2 肖秀荣*1
1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律的作用
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3法律的运行
(1)法律制定(立法):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关键性环节。立法程序大体包括: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2)法律执行(执法):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3)法律适用(司法):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4)法律遵守(守法):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
打开考研帮解锁押题统计完整版
相关推荐
考研帮有押题完整版 打开 分享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