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一种觉知(觉察存在);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调控心理活动);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觉醒、警觉)。

2、意识的种类

无意识:个体不曾觉察要的心理活动过程

无意识现象:

(1)无意识行为,自动化行为。

(2)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觉察到刺激对他们行为产生的影响。

(3)盲视,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

前意识: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经验一瞬间未被意识到,但随时可以进入意识。(比如你的长时记忆,不问你的话是不会去提取的)

潜意识:对正在进行的某种心理活动和行为,本身毫无察觉。(口误,笔误)

3、意识的功能

觉知功能;计划功能;选择功能;监控功能。

4、睡眠与梦

睡眠包括四个阶段+快速眼动睡眠

觉醒:β波,频率高,波幅小

休息:α波,频率较低,波幅稍大

第一阶段:浅睡阶段

第二阶段: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叫睡眠锭。

第三阶段:出现δ(德尔塔)波(频率更低,波幅更大)

第四阶段:大多数脑波开始呈现δ波时,说明进入深度睡眠阶段,有时发生梦游,梦呓(说梦话),尿床。

后两个也叫慢波睡眠(sws)

快速眼动睡眠:脑电迅速改变,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α波出现,报告梦境。

解释:

(1)功能恢复理论:工作了一天,累了,身体要休息。有人提出,快速眼动睡眠对心理健康很重要。

(2)生态学理论:祖先晚上躲山洞里,为了减少能量消耗和避免受到伤害,演变成周期性变化的一个环节。

梦功能的解释:

(1)精神分析的观点,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被压抑的潜意识,以某种形式得到释放。

(2)生理性观点,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随机神经活动的体验。

(3)认知观点,福克斯认为梦可以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如REM睡眠剥夺会导致,记忆力下降。

(二)注意概述

1、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选择某个对象而忽略另一些对象。集中性是在指向某个对象后,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集中性高时,指向性就小。

注意和意识的关系:

区别:注意不等于意识,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是心理体验;注意比意识更为主动和易于控制。

联系: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比较清晰;注意所指向的内容,一般处于意识的中心。

2、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3、注意的种类:

(1)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依赖于刺激物本身的特性。

引起原因: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相对强度)②人本身的状态(需要,期待)

(2)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原因:①任务和目的②兴趣③活动的组织④过去经验⑤人格

(3)随意后注意:有一定的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

引起原因:①直接兴趣 ②熟练程度

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一瞬间内意识到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用警戒任务来测定。与它相反的品质叫注意分散。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通过双作业任务来检测。

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3、注意的种类:

影响因素:①活动的熟练程度②同时进行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

4、注意的转移,主动的把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与注意的分散不同,注意的转移是主动的。

(四)注意的认知理论

1、过滤器理论

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的实验结果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感觉刺激进行加工。过滤器的工作方式是全或无的。

2、衰减理论

特瑞斯曼在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耳程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过滤器的工作方式并不是全或无的,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如鸡尾酒会效应,火警,自己的名字)

3、后期选择理论

多伊奇提出,诺尔曼完善。认为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装置前已经受到了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装置。选择是发生在后期加工阶段,选择标准是对人的重要性。

4、多阶段选择理论

约翰斯顿等人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需要的认知资源也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