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章第一节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是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的。《论十大关系》报告成为全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十大关系”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后五条,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①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②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④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方针和意义。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则采用民主的方法。

(2)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

①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②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③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⑤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⑥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4)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3.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2)《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要走一条中国工业化道路。

(3)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工业化道路),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②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③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④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

(4)走工业化道路,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5)走工业化道路,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6)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为补充

②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自由生产为补充

③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7)毛泽东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