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说明:

考研帮对肖四、蒋五、徐涛、20天20题、米鹏等押题卷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所押知识点频次进行排序,梳理出最精华内容供大家背诵。

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押题统计:徐涛*2、肖秀荣*2、20天20题*1、蒋中挺*1、米鹏*1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认识一般到认识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4矛盾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正视矛盾的同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二、联系发展的基本环节 押题统计:徐涛*2、肖秀荣*1、20天20题*1、蒋中挺*1、米鹏*1
1现象与本质
(1)现象是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个别的、具体的、多变易逝的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相对稳定的、深藏于事物内部的
(3)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现象,而本质则要靠人道德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4)方法论:由于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同时由于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所以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2必然和偶然
(1)必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2)偶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并非确定发生、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3)辩证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转化
(4)方法论:既要把握事物发展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3内容和形式
(1)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2)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①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 ②事物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3)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当形式适合内容时, 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三、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押题统计:徐涛*2、肖秀荣*1、20天20题*1、蒋中挺*1
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三种基本类型。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和基本观点
四、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押题统计:蒋中挺*1、任汝芬*2、肖秀荣*1、20天20题*2
1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具有指导作用、解释作用、预见作用。
2非理性因素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联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它在认识活动中具有激活作用、驱动作用、控制作用。
3马克思主义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五、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 押题统计:徐涛*1、肖秀荣*1、20天20题*2
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
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
(1)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
(2)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3)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
(2)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押题统计:徐涛*1、20天20题*1、蒋中挺*1、米鹏*1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现了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辩证运动过程。经历了两次飞跃,实践与认识的运动就算完成了吗?回答是既完成了,又没有完成。 说它“完成了”,是针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而言的。 说它“又没有完成”,是针对实践和认识运动过程的向前推移、向前发展而言的。
2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和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3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
七、人与自然关系 押题统计:徐涛*2、肖秀荣*1、20天20题*1
1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并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分化开来的历史前提,又是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揭示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3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实践是社会生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动力
4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合适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物质变换。
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押题统计:徐涛*1、肖秀荣*1、20天20题*1、
1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
(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九、改革开放 押题统计:徐涛*3、肖秀荣*5、20天20题*3、蒋中挺*2、米鹏*2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根本社会制度。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2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1)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最大优势毫不动摇,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党的集中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也是实现“中国之治”的最大政治优势。
(2)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制度优势,同时,补齐制度短板,保持并不断增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3)提升制度执行能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3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所在。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4(1)对外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2)开放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3)着力发展开放性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要求(4)扩大对外开放是中国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需要
5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得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得题中应有之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必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得社会治理格局
(2)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3)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5)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6全面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7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①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
②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
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押题统计:徐涛*1、肖秀荣*3、蒋中挺*4、米鹏*1
1实体经济
(1)实体经济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2)发展实体经济措施
①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
②符合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客观要求
③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的重点是发展先进制造
(3)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得重中之重,是现代化大国必不可少的。从世界范围看,一个国家提高竞争力,归根到底要靠实体经济。
2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我们才能顺利进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美收官,建成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
(1)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如果应对不好,或者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所以,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打好这场首要战役。
(2)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是要好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问题,即覆益的人口区域要全面和覆盖的领间题是全街建成小理社会能合得别人民认可的个关键。所以,也必须坚决打好这两大攻坚战
3乡村振兴战略
我国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着眼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出来的;是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来的;是着眼于实现党的使命提出来的;是着眼于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出来的。
4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举措
①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②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路,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肢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
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
④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
⑤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5推动高质量发展原因
(1)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
(3)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押题统计:徐涛*4、20天20题*3、蒋中挺*1、米鹏*1
1新型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1)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
(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①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更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⑤协商民主还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发挥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
3人民政协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发挥好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检验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积极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情况开展民主监督。
十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押题统计:徐涛*2、肖秀荣*1、20天20题*2、米鹏*1
1我国经济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发展阶段过程中,经济发展会遇到一些困难,容易出现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同时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
从根本上说,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生态文明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生产力。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赋予、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3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
4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4)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5)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高压线;
(6)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5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要求:(五大体系)
①以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
②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③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
④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⑤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十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押题统计:徐涛*4、肖秀荣*1、20天20题*1
1坚持创新发展
(1)回顾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出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2)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的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总体上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要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也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把创新作为增长发展动力的核心,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根本之策。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某创新就是某未来。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十四、文化自信 押题统计:徐涛*1、20天20题*2、蒋中挺*1
1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1)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2文化重要性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特使政党的精神旗帜
(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3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第一,中华文明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二,走和平发展道路源于中华民族的深厚土壤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很好地传承和弘扬
4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
(1)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强大文化基因。
(2)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十五、新中国成立 押题统计:徐涛*3、肖秀荣*3、20天20题*3、蒋中挺*2、米鹏*1
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世纪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2)第一,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100多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收进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国家基本同意,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
2伟大复兴的原因或必然性
(1)前进步伐势不可挡,是因为我们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前进征程上,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
(2)前进步伐势不可挡,是因为我们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顺应和平、大战、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始终站在人类的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3)前进步伐势不可挡,还因为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
十六、五四运动 押题统计:徐涛*1、肖秀荣*3、20天20题*4、蒋中挺*1、米鹏*2
1五四运动的进步性
(1)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2)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3)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
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五四运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大里程碑的影响
(1)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2)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3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先进的价值观,深深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精神动力。
(1)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2)五四运动激发了全民族的伟大觉醒
(3)五四运动展现了顽强的斗争精神
十七、历史周期率与党的领导 押题统计:徐涛*2、肖秀荣*1、20天20题*3
(1)针对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三三制的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杭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提出,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边区、县、乡抗日民主政府是行政机关;边区高等法院和县法院是司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抗日民主政权女里发扬政治民主,保证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论断符合科学社会 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适应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实践要求。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具体表现在: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者。第二,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第三,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十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押题统计:徐涛*1、肖秀荣*2、20天20题*2
1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是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
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就是要解决我们党存在的违背初心和使命的问题,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自高的能力。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不断从生理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
3在新的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把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始终秉持强烈的“赶考”意识,坚持“答卷人”的定位,保持刀刃向内的勇气担当,把自我监督的有效制度确立起来,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的同时领导全党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自高,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
十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押题统计:肖秀荣*3
1在1921年以来中国存在的三种主要政治力量分别提出的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选择。
(1)总体上说,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它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
(2)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3)只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地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2人民政协制度创造过程
(1)人民政协制度是与多党合作制度密切联系的
(2)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发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热烈响应,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公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同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的序幕,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
(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政协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
(4)优势:这一制度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调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产生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根植于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政治制度的伟大创造。
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1)全过程的民主是相对于形式主义民主而言的。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
(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全过程的民主体现的就是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这正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二十、人生价值 押题统计:徐涛*2、肖秀荣*4、20天20题*1、蒋中挺*2、米鹏*3
1“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性
人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而青少年是汾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新形势,面对整个社会思想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多样、复杂多变的新特点,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青年把人生价值追求融人国家和民族事业,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同人民一道拼搏 、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2)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在评价人生价值是我们应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
3“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
(1)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清楚地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深刻理解人为了什么而活、应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等道理。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业有不同、职位有高低,但只有自觉把个人之小我融入社会之大我,才能够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创造不朽的业绩。
(2)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自觉用真善美来塑造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二十一、爱国主义 押题统计:徐涛*1、肖秀荣*3、20天20题*1、蒋中挺*2、米鹏*1
1家国情怀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具有家国情怀。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展现了家国情怀“爱家”与“爱国”的一体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国的基础,国福。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国是第一位的,没有国就没有家,当然,也只有干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没有国家的统一 强盛就没有家庭的美满和个人的幸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提倡爱家爱国相统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2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和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对祖国的报答。
3新时代的爱国者
向英雄模范学习,做新时代的爱国者,就要像英雄模范那样,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相一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把坚持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相统一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本质,也是当代中国爱国精神最重要体现。
4爱国主义
(1)基本内涵:第一,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二,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第三,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第四,爱自己的国家。
(2)当代价值:第一,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团结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第二,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第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第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3)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内涵更加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第一,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第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第三,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第四,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5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①伟大创造精神 。②伟大奋斗精神。③伟大团结精神。④伟大梦想精神
二十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押题统计:徐涛*2、肖秀荣*1、蒋中挺*1、米鹏*2
1奋斗
(1)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伟大的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这种事业是正义的、宏大的,而且因为这种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
(2)幸福源自奋斗。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3)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是青年人应有的状态。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4)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顽强拼搏,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为祖国和民族作出贡献,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幸福与奋斗
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总是相对的,不是尽善尽美的,不同的人有相对自己而言的幸福。它不仅包括对物质需要的满足,更强调对精神需要的满足。并且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而追求幸福的过程就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和创造更美好生活的过程。所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只有在为社会作贡献、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获得幸福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产生更大的幸福感,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促进。
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①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②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③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4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一方面,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观念的变化,只是赋予艰苦奋斗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另一方面,讲艰苦奋斗,也并不是不讲物质利益,而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理想。
二十三、德治与法治 押题统计:徐涛*1、肖秀荣*1、蒋中挺*1、米鹏*1
1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教序的重要手段,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思想道德能够促进人们自觉尊法学法于守用法,维护法律权威。法律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有助于惩罚和遇制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引导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失信者作为破坏社会秩序的主体,既需要利用道德教化和引领作用,又需要发挥法律的强化和规范作用,来规范和约束他们的行为。
2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发挥作用是以国家强助力为后盾,主要依靠法律的预测作用惩罚作用、威慑作用和顾防作用对公民和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约束,并对违反法律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道德规范发挥作用要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进行道德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1)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它强调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
(2)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国就是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
二十四、革命道德 押题统计:徐涛*2、肖秀荣*1、蒋中挺*1
1革命道德
(1)内涵:红色基因所蕴含的红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凝结。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以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修身自律,保持节操为主要内容的革命道德,这些就是红色基因的主要内容。
(2)重要性:坚持和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2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1)我们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义理想和信念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力量,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
(3)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的力量,始终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敢于斗争、不怕困难
(4)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修身自律,保持节操的力量,严于律已,谦虛谨慎,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始终保持高风亮节,展现出高尚的人格力量
(5)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力量,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践行个人品德。
二十五、法律权威 押题统计:徐涛*1、肖秀荣*2、20天20题*2
1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法治思维的首要内容是法律至上,即在国家或社会的所有规范中,法律是地位最高、效力最广强制力最大的规范。
2尊重法律权威,不仅要求尊重法律,更要求崇尚法治,只有思想上尊法崇法,才能在实践中守法护法。全体社会成员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对全面依法治国至关重要。
(1)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核心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2)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3)尊重和维护法律权成,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4)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是对个人幸福最大尊重和保护。
二十六、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押题统计:徐涛*4、肖秀荣*2、20天20题*2、蒋中挺*2、米鹏*1
1中国贡献
(1)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正能量。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2)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3)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国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将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中国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是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更是全球治理理念创新、新的世界性公共产品提供的发起者、推动者和引领者。在为世界谋大同的道路上,中国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中国致力于同各国携手开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康庄大道,中国智慧、中国行动、中国作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2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
一是中美关系发展方向备受瞩目,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超过达不成协议的可能性。但结果仍是而未决;
二是东亚地区和平发展的格局将会对世界稳定持续产生积极影响;
三是中东可能会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地缘政治状况更加复杂,美国有可能会进一步从中东撒出,地区大国的矛盾斗争恐将升级
四是欧洲的变化令人担心,债务问题可能会引发新一轮债务危机,民粹主义和种族主义势力蔓延;
五是气候变化对人类的挑战进一步加剧,单边主义盛行,使得世界主要国家联手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遭遇极大挫折
3经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已成为一个利益和命运共同体。
(1)各国要妥善处理国内矛盾,及时调整国内政策以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抑制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
(2)要吸取“一战”和“二战”的教训,珍爱和平。
(3)要在现有国际机制下加强国际合作和团结,应对危机,如加强联合国、20 国集团等国际组织和些地区协调机制的作用。特别是世界大国和地区大国制定对外政策时,要展现出更多和平合作精神,而不仅仅是本国的利益优先。
4“共赢”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秩序的新理解
在经济上,各国应该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在政治上,各国同舟共济、权责共担
在安全上,提倡共同安全、集体安全、合作安全,反对绝对安全和单方面安全
在文化上,主张尊重文明多样性和发展道路多样化,促进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共赢”并不意味着否认分歧摩擦的存在,而是提倡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增进信任,通过求同存异有效化解矛盾摩擦。
5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1)要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推动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要着力建构互利共赢格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 的重大倡议,是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和亚陈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3)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村立世界眼光,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
6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大变化,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国际社会正面临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挑战。中国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提出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
7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2)不断完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3)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
(4)推动国际社会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
8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①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③新型国际关系,“新”在相互尊重,“新”在公平正义,特别是“新”在合作共赢。
④中国倡导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核心是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尊重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对世界和平承担的首要责任,开展对话和合作,而不是对抗;实现双赢和共赢,而不是单赢。
⑤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要求: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还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十七、文化交流 押题统计:徐涛*4、肖秀荣*1、20天20题*2、蒋中挺*1、米鹏*1
1“文明冲突论”
是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于世界秩序的一种错误解读。其将文明视为国际冲突的最主要根源、文化差异必然导致文明冲突的观点,夸大了不同文明间的矛盾与冲突,严重违背历史与现实,其理论是形而上学的、片面的,它把片断事件作为整体,把一切变动状态固定成永恒,其结果必然是诱发巨大的历史灾难,具有极其强烈的西方“敌对”思维。此外,“文明冲突论”把各种“文明”割裂开来,只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差异,而没有看到各种文明历史上发生过的相互重叠和渗透,忽视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
2中国文化“走出去”
(1)我们要通过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示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我们要努力让文化“走得好”。
(2)要努力弘扬中华文化,推进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3)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注重国家形象塑造,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4)要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提炼与阑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使当代中国价值观态走向世界,提高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知晓率和认同度,实现文化软实力提升“形于中”“发于外”。
3文化多样性
中国认为,多样性不仅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发展的。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中国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倡导者、践行者。中国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二十八、一带一路 押题统计:徐涛*2、肖秀荣*3、20天20题*1、蒋中挺*1、米鹏*1
1"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政策沟通等“五通”为重点,成为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已经给相关国家创造了发展机遇,让更多民众共享美好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是惠民的“馅饼",而不是“债务陷阱”。
2“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是出自地缘政治的考虑,而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契合了各国求发展、谋合作的共同愿望。它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不针对谁也不排除谁;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只要各国愿意参与,中国都欢迎。“一带一路"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共同发展的机遇。
3共建“一带一 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4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推动共建“一带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1)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把大家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2)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把绿色作为底色,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建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
(3)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共建“一带一路” 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5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建设统一的行为体,而是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目标一致、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从而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坚持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就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十九、经济全球化 押题统计:徐涛*2、肖秀荣*2、20天20题*3
1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大、阻力搞小
(1)应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而不应把一已之利凌驾于人类利益之上
(2)应秉持更加开放的心态,采取更加开放的举措,共建开放合作的世界经济,共建开放创新的世界经济,共建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
2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时代潮流,不可逆转、不可阻拦。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格局不断深化,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时代大势。距离近了,交往多了难免会有磕磕碰碰。面对矛盾和摩擦,以邻为壑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得人心,协商合作才是正道。只要平等相待、互谅互让,就没有破解不了的难题。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应该坚持以开放求发展,深化交流合作,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
3世界型经济
各国应携起手来,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新型经济全球化,应由世界上各个国家共同参与、共同主导;应继续坚持和维护已经被实践充分证明是正确有效的贸易自由化、多边贸易体制等规则体制,并不断创新、完善和发展:应消除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丛林法则与零和博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真正实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应有利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
三十、中美关系 押题统计:徐涛*2、肖秀荣*1、20天20题*1
1“美国优先"的实质是美国不愿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其最终目标是要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维护正在式微的美国霸权。美国新政府上任以来,片面强调“美国优先”,奉行单边主义和经济霸权主义。背弃国际承诺,四面出击挑起国际贸易摩擦,不仅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利益,更损害了美国自身国际形象,动摇了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根基,最终必将损害美国长远利益。现任美国政府不顾各国公认、普遍遵循的国际交往准则,采取了一系列背信弃义的做法,对国际关系采取机会主义态度,引发国际社会广泛质疑和批评。美国这些急功近利的短视做法,损害了美国的信誉,将动摇美国国际地位与战略意义。
2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习近平主席用三句话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 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
3特朗普政府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对华挑起大规模的贸易战,企图破坏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重要地位。此举是对贸易自由的扭曲,对多边主义的挑战,也势必伤及全球产业链上各方利益,包括美国有关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塑造一种推进合作和建设性竞争、有效管控风险、防范重大冲突的中美关系,仍是中国对美国外交的基本方向。
三十一、社会信息化 押题统计:肖秀荣*3
1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日益加强,形成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新文化,开启崭新的社会文明形态。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创造着新的经济生活形态、社会管理模式和新的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进步。
2推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既是国际互联网治理的客观需要,也是构建互联网新秩序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这些集中反映了网络空间治理存在的问题。面对上述风险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推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顺应时代潮流、勇担发展责任、共迎风险挑战的行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网络空间发展演变的逻辑必然。
3中国主张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该坚持的“四项原则”和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主张各国应该深化务实合作,以共进为动力、以共赢为目标,走出一条互信共治之路,让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具生机活力,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
面向未来,中国将一如既往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努力做网络空间发展的贡献者网络空间开放的推动者、网络空间安全的捍卫者、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建设者,与国际社会共同推进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进程,更好造福世界、造福人类。
打开考研帮解锁押题统计完整版
相关推荐
考研帮有押题完整版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