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政治 > 考研大纲解析

2017年考研大纲解析:政治马原唯物论部分考点变化解析

  2017年的考研政治大纲已经公布,马原这一学科在今年变化是很大的。接下来咱们就对马原唯物论部分新增的这个考点进行详细的展开,以帮助广大考生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从古至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从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说明世界,依据对自然现象的笼统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

  2.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种天才的猜测,但缺乏科学依据,过于简单化。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

  2.有一定科学依据,但混淆了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概念同哲学物质范畴的区别,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尤其是不能说明社会生活的物质性。

  (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1.恩格斯初步概括:“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明确指出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列宁科学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3.总结:物质范畴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和唯一特性。根据这一规定,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4.理论意义

  (1)划清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的界限。链接:物质对于意识具有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具有依赖性、派生性。

  (2)划清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3)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界限。

  (4)划清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界限。

  马克思主义运动观:

  1.运动: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3.静止: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4.静止和运动的关系(1)相互区别: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2)相互联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3)割裂联系:形而上学不变论,相对主义诡辩论。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1.时空的定义:(1)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2)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2.物质运动与时空的关系(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3.时空的特性(1)客观性。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2)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3)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方法论意义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总之,不管大纲怎么变,我们都得以不变应万变,无须担心自己之前的努力是否白费,只要掌握核心知识,再加上结合真题,扎实稳健的进行复习,相信任何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只要能坚持到最后,一定能考到自己理想的成绩。预祝各位考生在2016年的考研中金榜题名!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来考研帮提升效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