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政治 > 复习经验

【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史纲侵略、探索史高频考点汇总

  摘要:相对于马原、毛中特,史纲这门课程相对简单,考查的知识点较为容易。这就要求大家在这个模块上面做到少丢分。为了帮助大家巩固史纲的重难点,从本期开始,文娟老师将带领大家了解史纲这一模块。

  【温馨提示】史纲这一模块在今年新大纲基本没变,文字版让大家课后复习使用。

  【史纲侵略探索史逻辑图】



  ►模块一反对外国侵略

  考点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走私危害:不仅造成了①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还导致②银贵钱贱,加重劳动人民的负担,并且直接③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

  2.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①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②接着,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

  ③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3.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4.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的结果有:

  ①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②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③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考点2.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把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把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1.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①一方面,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等,并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②另一方面,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2.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①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②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对中国的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民族资本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③中国的经济既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③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是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⑤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

  ⑥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4.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

  ①地主阶级有的成为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有的转化为资本家。

  ②农民阶级,有些成为贫雇农,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③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考点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以来中华良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两个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考点4.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①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②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常胜军”“常捷军”。

  ③台湾人民反侵略、反割占的斗争。

  ④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局限:a.笼统排外b.受封建统治欺骗c.迷信落后)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在反侵略的斗争中涌现出刘铭传、冯子材、邓世昌、林永升等民族英雄。

  考点5.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对中国的激烈争夺表现在:

  ①“边疆危机”:a英国侵入西藏,云南;b.法国侵犯广西;c.俄国入侵新疆;d.日本吞并琉球、侵犯中国台湾。

  ②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更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

  2.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考点6.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

  其原因有:

  1.杜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2.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考点7.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牛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编成《四洲志》。

  ②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③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郑观应《盛世危言》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

  2.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中日甲午辞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①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在甲午战争后,翻译了《天演论》。

  ②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模块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考点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①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②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③鸦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2.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而且,《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施。

  (2)《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由洪仁玕提出。它的主要内容是:

  ①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②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

  ③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④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强调外国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4.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①1856年

  9月,发生了自相残杀的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败亡。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②1859年又封洪仁玕为干王。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考点2.太平夭国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④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⑤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2.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局限性和教训

  (1)失败原因:(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①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③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④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2)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考点3.洋务事业的兴办

  1.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洋务派兴办的目的:①镇压农民起义②加强海防、边防,③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

  2.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

  ①兴办近代企业。兴军用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企业以求富。

  ②建立新式海陆军。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这支舰队一直归李鸿章管辖。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a.翻译学堂b.工艺学堂c.军事学堂。

  考点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②其次,洋务运动中,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③最后,模仿学习西方的技术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封建性运动必然失败。

  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兴办的企业一切仰赖外国,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

  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衙门式的。

  考点5.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一系列宣传维新的活动。主要有:

  ①向皇帝上书。如康有为曾多次向光绪皇帝上书,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

  ②著书立说。如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③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如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等书。

  ④办学会。著名的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⑤设学堂。重要的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等。

  ⑥办报纸。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①首先,要不要变法。

  ②其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最后,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3.百日维新

  (1)1898年6月11日,光绪颁布了“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其内容主要有:

  ①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②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中央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注重农业发展,提倡西法垦殖,建立新式农场;广办邮政,修筑铁路;在上海、汉口等大城市开办商学、商报,设立商会等各类组织;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

  ③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练洋操,习洋枪等。

  ④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派人出国留学;奖励新著,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2)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这些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所要推行的是一种十分温和的改良方案。

  (3)慈禧太后以“训政”名义,重新垂帘听政,将光绪皇帝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同时下令搜捕维新人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扼杀维新变法的政变,史称“戊戌政变”。

  考点6.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③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a.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b.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c.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d.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具体为:

  ①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把自己实行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

  ②其次,维新派的局限性。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俱怕人民群众。

  (2)戊戌维新的失败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而且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这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是根本行不通的。

  ►模块三辛亥革命

  考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清末“新政”的破产。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考点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考点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但是,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一方面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放走了中国人民的最大敌人。当时的革命派对于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干涉,甚至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为条件来换取列强对自己的支持。另一方面,革命派强调了对满族封建势力的清除而放松了汉族封建势力,结果就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导致了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的反扑。

  2.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不过,民权主义归根到底都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很难得到真正的保证。

  3.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但是,“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考点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双方论战涉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进行杜会革命。

  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考点5.武装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1906年12月,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1910年2月-1911年4月,同盟会在广州发动了两次著名的起义: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武昌发动了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在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以及上海和许多州县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考点6.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从政权的组成人员看,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规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政府组织机构以及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临时约法》规定,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增设法院,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劫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临时约法》还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这样,《临时约法》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临时约法》是革命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它不仅具有现实的进步意义,在中国宪政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南京临时政府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告友邦书》中,就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也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考点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考点8.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首先,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其次,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最后,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撅一时。

  北洋军阀是在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支柱。袁世凯当权时实行专制统治,排除异己,强化中央集权,破坏共和制度,复辟帝制,基本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考点9.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

  1.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孙中山具有顽强的革命精神,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不断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始终坚持奋斗,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他在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斗争中建立了历史功勋,是20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但是,孙中山并没有找到中国的真正出路。应当说,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1.二次革命2.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3.护国运动4.护法运动)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过大。

  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木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首先,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其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最后,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附件:史纲侵略、探索史高频考点汇总pdf打印版

  ►帮帮友情链接:【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高频考点大汇总

  注:本文为考研帮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实习小编:咕咚)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来考研帮提升效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