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剂,相关的概念以及流程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在网上都可以查得到,这里我就把个人觉得需要着重强调的几个问题跟大家分享一下,问题如下:
1.考虑好是否参加当年的调剂
报考华东师大且参加调剂的考生主要是(1)过了国家线但是没过报考学校的自主划线;(2)过了报考学校的自主划线但是觉得可能没法通过复试;(3)参加了报考学校复试但是没有被录取;(4)能够进复试且有希望被录取,但是想走更好的学校。
如果报考华东师大,出现前三种情况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如果想一战上岸,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华东师大的研究生的话,参与调剂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如果觉得不甘心,想要二战,其实也可以参加一下调剂,见识一下其他学校的调剂复试相关流程和考题,为自己的上岸积累相应的复试经验。
我的情况是第一种。我考的分数是372,华东师大2020届的分数线是378。被英语拖了6分后腿,我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我想要再试一次。但我也觉得,可以参加调剂复试,在分数线出来的前一个月时间里,我看了大量的专业相关书籍也准备好了复试英语,本着准备了不能白准备的想法,我开始着手准备调剂。
2.调剂相关信息的收集及联系院校、导师
关于调剂信息的收集:大部分人的做法是每天定时浏览研招网以及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来搜集信息。各学校的调剂信息是不定时发布的,自己每天浏览的话可能无法及时关注,而研招网的调剂信息是全国几百个高校的信息混在一起。所以我当时用的是微信公众号小白考研app,上面有专门的调剂板块,有前两年的各高校的调剂信息做参考,并根据此作了当年的调剂预测,可以帮助大家有选择性的关注重点院校。调剂板块里也有各调剂相关经验,可以做一定的参考。在院校发布相关调剂信息的当天,小白考研会对当天发布的调剂信息做总结罗列,可以帮助大家及时的收集信息且不用花太多时间。
关于提前联系院校跟导师:确定了自己有调剂意愿的学校跟专业,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找到相关研究生院管理调剂老师的电话跟提前联系导师。研究生院的电话在小白考研的调剂板块也是有的,或者可以自己到学校的官网上去找。导师的相关联系方式也一般在学校官网可以找到。提前联系院校跟导师的主要目的一是确定学校相关专业今年是否有调剂名额,二是试探自己是否有可能调剂该校。但需要注意的是,提前联系好的学校跟导师在调剂正式开始的时候仍然可能变卦,所有学校都是按照报考该校调剂的分数排名来确定调剂名单的,所以在这方面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同时如果院校跟导师没有提前联系好也不需要过度焦虑。
在联系院校跟导师方面,需要强调一下的是,有些学校的研究生院和绝大部分导师在联系的时候都是使用的邮件。邮件的发送除了询问调剂相关事项之外,得先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所以一般来讲要交代好自己的考研情况,如一志愿院校、各科分数等,同时可以在邮件里简要的提一提自己的获奖经历等亮点,也可以附上自己的简历,给导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能够在有相关调剂消息的时候及时甚至提前告知你。
3.调剂准备
有关调剂方面的准备,主要可以分为英语跟专业课面试两个板块。
在英语的准备上,一般英文自我介绍是必备的,另外还有就是自我介绍里面提及的相关问题点。比如,介绍了自己来自哪里,老师就有可能顺着提问让你介绍家乡,虽然在我面试调剂的三个学校都没有问到相关问题。对英语的准备,我看了李旭的《考研英语复试听力口语》并参考了小白考研提供的英语模板。在这两者里都总结有英语自我介绍及复试老师常问的问题,可以做一定的准备。除此之外,如果想准备得更精细一点的话,可以刻意的练习一下英语发音,具体的可以看看李旭老师关于英美发音和连读两个视频。另外,陕师大有问到专业相关的问题,所以必要的专业基础单词是要积累的,但不用过度准备。
专业课的面试上,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能大量阅读专业相关的书籍并且浏览巩固基础知识当然是最好的。如果时间不那么充足,就过一两遍初试知识点并且深入阅读一两本教材以外的专业书籍做好老师提问的准备就可以。我当时看的书籍可以给大家一个参考: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王宁《汉字构形学导论》、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唐兰《中国文字学》、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陈梦家《中国文字学》、刘翔陈抗等编的《商周古文字读本》、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王平《<说文>研读》和万献初的《说文解字十二讲》。
以上的书是我都至少过过一遍并且做有笔记的,看的书不需要这么多,但建议对看完的书都做点笔记,在面试前还可以临时翻翻回忆一下,免得老师问到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另外如果有时间,可以到B站上面去看看武汉大学万献初教授讲的《说文解字》和一些古文字学的公开课,对于知识的加深巩固跟拓展都有一定的帮助。许慎的《说文解字》里面的小篆形体建议抽时间至少全部写一写留个印象,老师可能会让你分析个别字的结构。
4.调剂真题
就调剂而言,如果各个学校面试的时间不冲突,只要没点最后学校的拟录取信息,是可以参加多个学校的面试的。就比如我个人,参加了河北大学、河南大学跟陕西师范大学三个学校的面试。
01
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的面试比较简单,但是耗时比较长,主要是老师会追着问你问题。首先1分钟的英语自我介绍,然后抽题进行回答。汉语言文字学内部本来也是分有现汉跟古汉两个方向的,我当时抽到的题是分析一句英文的语法结构,而我是研究古汉方向的,所以我直接跟老师说不会然后换的题。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如果面试遇到不会的题就直接跟老师说,一般来讲换题是不影响老师打的分数的,除非老师一定要你回答那个问题。所以专业方向的题,最后他就让我详细的介绍了《说文解字》,然后问了很多关于毕业论文的问题。
02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主要集中在他们学校的黄河文明中心。这个研究所的汉语言文字学分得很细,有专门研究甲骨文跟许慎文化等方面,偏向于比较传统的文字学研究范围。河南大学的复试相比较河北大学就更加简要精干。英语方面的复试他们是抽一段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读一遍并翻译,我抽到的是关于汉字起源的,涉及到的词汇不难,不用准备专业方向的词汇都是可以基本翻译出来的。专业课上就抽了两道题,一是简要简述查检汉字的方法,二是让说一下《说文解字》的部首。我下来有问其他同学,抽到的题是形旁和字义有什么关系。像这些都是比较常规的题,按照初试的知识储备去回答也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阅读了相关书籍有所补充拓展的话老师当然是更欣赏的。
03
陕西师大
陕西师范大学是我最后面试的一个学校,也是我觉得复试算是最严谨的一个学校。从政治思想、专业知识和英语三个方向都做了考察。政治思想方面就是问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政治面貌之类的,就认真作答就好了,这个是不计分的。
然后是专业知识方面,首先问了我偏向的研究领域,我回答是文字方向,接下来,三个专业老师各自问了现汉方向、音韵文字方向和训诂方向的问题。现汉方向:(1)现代汉语有多少个声母和韵母?(2)“差点考上了。”“差点没考上。”与“差点摔倒了。”“差点没摔倒。”这四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两组都用了“差点”这个词,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音韵学方向:老师的考察很有特色,是根据每个人的名字来提问题。(1)我的姓名两字的本义及结构分析。(2)声母J在中古的时候是没有的,请问它是怎么演变过来的?由哪个音演变的?(3)我的名这个字,其声调在中古的时候是什么?跟现代的读音是否有区别?有的话又是怎么变化过来的?训诂方向:(1)解释因形求义。(2)简答《经传释词》。
英语方面,是专门有一个负责英语的老师全程用英语跟你交流。首先英文自我介绍,然后是英文提问专业方向的问题并且要求立即回答。那个问题,我只能推测,问的应该是现汉的“词”跟古汉的“字”的区别并简述。
下来问其他同学,他们的专业问题如下:(1)秦、春、奉、泰四个字的上半部分是否相同?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相同的?(2)“台上演着戏。”“台上坐着主席团。”两句话有没有区别?有的话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区别他们?还有没有别的什么解法?(3)汉代有哪些语言学著作,说出三部并且简要介绍一下。
陕师大的面试涉及到很多初试复习到的知识的实际应用,再次强调一下复习初试知识的重要性。
5.调剂心态
参与调剂本来就是一场赌博,我们谁都不知道能否调剂到心仪的学校,所以有以下几点心态可以跟大家分享:
(1)不要太过忧虑调剂这个事情本身,花更多的时间在准备调剂上。
(2)做好调剂失败的打算,可以坦然的面对任何结果。
(3)调剂的时机很重要,调剂系统开放之后,每个学校发布调剂消息的时间有所不一样,所以如果之前一直选择了学校但是没有消息的,就放下不管,耐心等待,你的机会也许在后面。
最后,祝大家可以考上理想学校的研究生,如果实在参与调剂,那也请及时调整好心态,好好准备,也许会有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