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定专业、择校?——一个上岸率高的方法

要如何定专业、择校?——一个上岸率高的方法

考研帮

发布于 2021-11-02 19:22:48阅读量10755

标签:一战二战多战本校跨校考研常识

当你打开这篇文章的时候,你应该已经相对确定,想要成为考研大军中的一员,向更高的学历冲击了。

如果你对考什么专业或是院校没概念,那这篇文章会给你答案;

而如果你对院校、专业已经有比较明确的想法了,可以用这篇文章里介绍的方法再check一下,

毕竟我们择校择专业的终局,是希望可以相对更稳妥地考上研究生。

话不多说,接下来就告诉你,如何定专业和择校。


专业和学校,应该先定哪个?

我的答案是:先确定专业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你选的专业关乎你考研的备考内容,你必须先确定好一个自己感兴趣,才可能确保在未来几个月到1年时间内,对这个专业课学进去不是么?(能想象谈恋爱谈了一个不喜欢的人,面对ta无感,ta全身上下,没有一处地方能挑起你的兴趣,你连跟他说话都嫌费劲吗?选专业跟谈恋爱一样,要选“喜欢的”)


如何选专业



我们在选专业的时候,要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是跨专业还是本专业?

第二,是选专硕还是学硕?

第三,这个专业就业怎样?

我一个个来说。


第一个问题:是跨专业还是本专业


首先我们必须有一个认知:专业与专业之间是有壁的!

有壁的意思是什么?有专业积累肯定优于没有专业积累;你得在能力范围内选专业。

就好比一些理工类学科,如果没有专业基础,你很难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就具备足以考上研究生的专业能力。


也是基于这个认知,我们在建议大家选择专业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本科专业情况,基于以下的原则选择跨考的专业:


➡️自然科学学科(比如工学、理学、农学、医学)可以选择跨考社会人文学科(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哲学)和自然科学学科;

➡️社会人文学科,尽可能不要选择自然科学学科,但是可以选择跨考社会人文学科。

与自然科学学科基础学科较多需要系统学习不一样,社会人文学科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偏多,入门门槛也相对较低。


第二个问题:是选学硕还是专硕


说到这个话题,想先让你了解个数据: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到2025年,国家要将专硕招生总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未来专硕占大头(竞争可能更激烈),那学硕和专硕的区别是什么?


学硕和专硕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它们的培养目标不一样

学硕要培养的是科研型人才,对专业基础的要求比较高,学科入门的难度相对较大,本科是工学、理学、农学的,首选学硕;

而专硕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偏实务,本科是社会人文学科的,可考虑专硕。

不管你是自然科学类学科还是社会人文类相关,如果你想研究生之后继续做学术研发、考博深造,且你本身本科的专业专业基础较好的,可以考虑学硕。


2、考试科目和难度不一样

从公共课这块来对比,学硕考英一,专硕基本考英二(部分专业除外,比如汉语国际硕士是专硕,但是考英一)。

关于英一英二的区别,一句话说,英一难度更大,同样水平的人考英语一、英语二,考英二的分值会比英一高10分左右。

从公共课数学这块来对比,理工类大多数学硕考数一,部分考数二;经济类、管理类学硕一般考数三。

数学一内容多且深度大是最难的,数学二内容少但高数考的深,相对数一简单一点(高数学的好的考数二有优势),数学三内容多但难度相对低。


学硕专硕,除了在公共课这块因考试科目不一样造成难度不一之外,在专业课方面,学硕的难度一般要大于专硕。

举个栗子,比如心理学专业课这块,学硕对实验、统计和测量相对专硕考的更深入。


3、读研成本不一样

我这里说的成本包含金钱和时间。

如果你要选择专硕,意味着在读研期间,你需要支出的“学费更高”。

专硕的学费一般在1.2-1.8万左右,不同学科之间差距较大。

当然也有一些专业部分学校的专硕学费会低于1万元,但是也有的专业学费高于5万元。

专硕的费用更高,除了体现在学费上,还体现在专硕的奖学金覆盖比例低很多,很多学校的专硕专业没有奖学金。

如果你要选择学硕,意味着,要比专硕多0.5-1年左右的时间花在获取研究生毕业证上。

专硕的学制一般是2-2.5年,学硕一般是3年。同一年入学的专硕学生,要比学硕更早进入社会工作。


第三个问题:这个专业就业怎么样?


娱乐圈的终局是朝阳群众,考研的终局是什么?是就业。

大家来读研,大部分是想为毕业后找到满意的工作做铺垫,我们在选专业的时候,除了考虑学硕专硕、专业难度外,当然要考虑专业的就业情况。


不同专业就业的跨度是有的,但是,也基本遵循我们第一部分讲的跨专业要怎么选的原则。

你会发现:有专业壁垒的行业(对专业基础要求较高),在就业的时候,会限制专业,自然科学学科类的专业基本如此。

但是,社会人文学科的就业,专业壁垒就没那么大。

举个栗子:我是新传研究生毕业,目前在考研帮从事运营类工作,我身边的同事,除了有社会人文学科里的中文类、财经类外,也有自然科学学科门类的里的计算机、海洋科学等等专业。

如果我们想了解一个学校专业的具体就业情况,最好的办法是找到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了解第一手消息,现在互联网很发达,找到相关院校专业的学长学姐途径很多:微博、B站、考研帮、小木虫都是很好的渠道。


如何定院校


说了很多定专业的原则、方法,接下来就是定校了。

考研帮app上,最热门的模块是“找学校”模块,可见大家可能更纠结的是确定院校。

这很好理解,毕业院校是会跟随每个人一生的标签之一,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研招官网),具备硕士招生资格的高校或研究院多达850+。

院校要怎么定?

给你一个方法——


第一步:选区域


刚刚说了,读研的终局是就业。你之后想去哪里就业,有没有想法?

城市的选择可能一定程度上决定你将来的发展,因为在哪里念书,将来就相对有可能在哪里就业。

当然,北上广深作为经济龙头,全国各地人才趋之若鹜就另当别论了。

所以,其实区域的选择,也不是固定的特别死,它大概就是一个初选方向,我们在最后定校的环节里,也会涉及到区域/城市对比。


第二步:选档次


985、211、双一流,是判断中国高校层次最火的标签。

这三类学校加起来排重后不到150所,但是全是全中国考研人最向往的。

我们都说考研是为了学历更向上一步,而研究生学历与研究生学历之间也是有差别的,最显性的差别就在于:学校层次。

所以很多考研人在择校的时候,更愿意往上冲击一档,比如本科二本的考211,本科211的考985。

其实在选档次的时候,还会有个问题会让大家困扰:到底是跟看学校排名(学校档次)还是看专业排名。

这里有个非常简单的判断标准:如果考理工类学科,专业排名会更重要;如果考社会人文学科,学校排名(档次)更重要。


我说说我身边的例子吧,我们是教育公司,教育公司里除了研发、财务这些专业岗位之外基本都是对专业要求不高的岗位。

所以,伙伴们给大家的学历标签里,更多的是:哇,她是北大毕业;哇,她是人大研究生。

我们不care对方到底是北大什么专业毕业的,学校就是她最好的标签。

但是,如果换成专业度高的岗位,比如计算机,我相信,北邮(211)通信与计算机的学生一定比北大(985,top2)通信与计算机的学生更吃香。


第三步:对比考试内容


我们在择校的时候,一般通过第一步、第二步就能有几个目标院校被框定出来,那到了第三步对比考试科目这块,就需要回到现实综合考虑匹配度了。

同一专业,不同院校的考试科目、考察重点是不一样的,把要对比院校的书目拉个表单出来做下对比,看看这些书目里,哪些你是学的比较好的(或者能学好的),哪些难度相对较大的。

如果你本身是跨考,对专业书不清楚,没关系,百度、考研帮、知乎,去搜,一定能搜到大家对这个书目的复习难度点评(吐槽)。

注意,这里要看的考试内容,既包含初试也包含复试,既包含公共课也包含专业课。


第四步:看招生相关数据


我这里指的招生相关数据,至少包含这么几块

1、招生人数、录取人数、推免人数

这三个数据,能告诉你,这个院校专业的竞争总体情况。这些数据要看学校官网发布的《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等,当年考研的这些信息,一般会在每年7-9月发布,在择校的时候没有最新的信息,咱们就去看上一年的信息。当然这里也提个醒:某个专业的招生情况,要以当年最新发布的招简大纲为准,往年信息仅做参考,因为有的学校的部分专业,有可能当年不招生。


2、复试分数线、复试成绩占比等

注意哦,这里的复试分数线有点复杂,包含国家线、校线和院线,分数高低,一定程度能看到考研难度大小。


3、录取分数线,这个线,能看到这个院校这个专业的报考人竞争力

录取分数线在哪里看,看每年录取名单的分数。再通过复试线来看,实际录取的激烈情况。


以上这四个内容的对比,你对你框定出来的几个院校,应该就有一定的认知了。

当然,择校择专业是门技术活,有可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你还是会有一些疑问。

这里我给你一个择校择专业的免费分享,是21年9月初,我们邀请的一位b站up主来考研帮分享的择校内容。

我觉得这里面,分享人对“自我成绩鉴定”这一part的内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大家可以去看看。


戳→点击免费看https://harbor.qz100.com/a/?id=515eaf3fb5f641eba5fa4399b6c9149a


最后,如果你对择校还有什么困惑,可以加我的微信dreamsera,我尝试去为你解个惑,加好友请备注:择校择专业。

  • 考研帮APP

  • 考研帮PLUS小程序

  • 考研帮-抖音

  • 考研网-公众号

  • 学而思考研-视频号

  • 学而思考研-小红书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kaoyanbang@tal.com |广告投放与宣传QQ:64901448

Copyright © 1999-2025 KaoY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考研帮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32638号-12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21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