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备考 > 备考经验

脚踏实地,400+高分唾手可得

  摘要: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千锤百炼才可成功。其实经验贴看的多了,很多高分上岸的前辈们都在学习策略、心理调节等方面有着相似的方法和共同点。多浏览他人的经历,也能帮助自己学会自省,体会自身的不足之处,然后能改。脚踏实地,璀璨星空就在眼前。

  一、复习原则:

  1、制定科学的休息时间。在前期可能没感觉到这条的重要性,但是后期(11月-12月),我整个人都在一种非常缺觉的状态下。在缺乏睡眠的时候,效率奇低,情绪也非常不好。在考前的压力下,很容易做出一些非理性决策。如果你和我一样,是每天睡不够8个小时白天就要昏昏欲睡的人,拜托你保持八个小时的睡眠吧,不要和那种每天睡6个小时就可以精力充沛的人比较。喝咖啡虽然可以提神,但是会扰乱睡眠,恶性循环。

  2、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我考试整个过程,我搜集了非常多的前人经验。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情况都是不同的,加上幸存者偏差,前人给出的方法未必对自己就是有效的。比如一个本身数学就很牛逼的学姐,就告诉我,她暑假两个月的时间里做了四遍660。对我这种数学学弱来说,难于上青天。再比如,有的人强调错题本的重要性,但是我发小,一个数学大佬,大学还在拿数学奥赛奖,她从不做数学错题本。借鉴别人经验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效果,也要考虑别人和自己的起点差距。

  3、有意识的安排复习之前的内容。看线代的时候发现忘高数,或者发现专业课背完又忘了,尤其是背专业课的时候,发现自己之前背的又忘了的那种绝望感。这太正常了!如果可以过目不忘的话,现在不就在北大了吗。一周安排一天,或者一天拿出一个小时有意识的复习之前的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科目:复旦433考的是数学三,英语二,政治,税务基础。

  背景:加权90左右。习惯在图书馆学习。在外面租房住。

  1.数学三

  (1).基础:大学高数80+,线代78,概率论90+,统计学90+;数学学弱,小学初中高中基本没认真学过数学,基础很差;大学得幸遇见一个很好的概率论老师,才勉强学会了怎么学数学;
       (2)复习资料:课本,黄皮全书,李永乐线代辅导讲义,660,冲刺135,张宇真题,合工大

  (3)视频:汤神基础,张宇强化冲刺;

  (4)复习安排:3-4月看汤神视频,做高数课本上的题。(我现在想来当时是浪费时间,完全可以开始直接做全书,为后面暑假计划全乱埋下伏笔);5月做线代辅导讲义两遍(这本书真的很好,强推);6月全书概率论+复习线代讲义。(概率论部分做了两遍,把讲义又拿出来做了一半);7-8月试图做概率论660,结果发现高数全书部分来不及一起做,遂全部做高数全书部分(又赶上生病,跑去了医院七八次,学校在郊区,每周都有几天在去医院的路上),高数做完之后,觉得也应该把全书线代部分做一遍(又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必要做,结果这部分做的内容后面来不及消化,又在浪费时间)。

  9月做660。(做660本身ok,但是我一直都没有花时间把学习到的内容梳理一遍,执着于做题。后面返工又花了很多时间,耽误宝贵做真题的时间。)10-11月做真题,做模拟题。反复做之前的错题等。全书辅导讲义最后应该做了四五遍。12月查漏补缺,把真题二刷。

  (5)总结:我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直沉迷在做数学题里,没有做真正的“学习”,没有思考到底学会了什么知识点,怎么融会贯通;错题没有记录好,导致后面分不清哪些是会的;知识点没有经常复习理解,以为依靠做题就可以巩固所有的知识点。但是题是做不完的,后面的知识点才是核心,如何分析问题,找做题的角度,应用知识点才是做题的真正之义。

  2.英语二

  (1)基础:四六级都是600左右

  (2)复习资料:张剑英语一和英语二黄皮书,xdf出的英语二真题详解(不推荐),道长作文书,唐静翻译书

  (3)视频:xdf网课,基本每个部分都听了视频,完型翻译我觉得听课效果比自己琢磨好。

  (4)复习安排:寒假主要背单词,用道长的7天背单词方法背了一次,每天背好几个小时,效果很好,但是副作用是后面看到单词书就想死,接着用扇贝app二刷,做真题的时候整理生词,考前1个月用英语二黄皮书里送的单词本再背了一次,主要看有没有忘记的。暑假才开始正式复习,一开始做英语一的真题,除了作文,97-14年做了两遍,部分年做了三遍。(后面没做是因为黄皮书被偷了……)

       花了两个月时间做完97-10年英语一真题,9月开始整理真题,比如单词,阅读里自己会犯的逻辑错误。同时看xdf网课,主要是翻译和完型这块。10-12月做英语二真题,一共做了两遍。(一开始用xdf的,质量很差,单词有错误,翻译答案还漏了一段。二刷就赶紧买了张剑黄皮书)英语二真题做完就开始做英语一10年之后的,黄皮书被偷之后做了张剑的模拟题。后面12月基本没怎么做英语题,但是就算没做题,也要拿真题出来看,保持语感。同时背作文。

  (5)总结:虎头蛇尾,后面数学占用大量时间,导致英语后期每天1个小时可能都没有保证。小作文我甚至都没有把全部真题的写完,不知道谁给我的勇气上考场。英语一真题要不要做,真题做几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对完答案客观题58,18年真题模拟的时候客观题59,我舍友只做了05-12年英语一真题一遍,英语二两遍,客观题54。考前模拟非常重要,我12月只模拟了一次,考场的时候写作文明显觉得吃力,大小作文写了1个小时20分钟左右。有的老师会提供阅读做题技巧,我模仿之后确实正确率提高,但是到了后面发现技巧反而扰乱我做题,遂放弃技巧靠自己一贯的方法做。

  3.政治

  (1)基础:文科生,马哲里高中学过的基本记得,但是近代史忘光。

  (2)复习资料:肖秀荣三件套,风中劲草,肖四肖八,任四

  (3)视频:没看视频

  (4)复习安排:暑假开始看政治,但是看得缺少计划看得奇慢,写出来怕是误人子弟。后面勉强把1000题刷了三遍,第三遍只看错题。风中劲草不错,知识点很精炼。模拟题建议多做。肖四肖八大题背诵的时候,我会先自己试图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再看答案,思考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回答。背起来就比较快。我个人喜欢答题的时候,画一个思维导图,保证不漏。考场上发现大题有背到的,先默写关键词在草稿纸上,免得后面紧张忘了。

  (5)总结:今年的考题偏向考查对知识点理解而不是背诵,应该是后面考试改革的风向。靠刷题就想70+会越来越难。考前那一天晚上,在酒店里,发现肖四肖八背的又忘了,越背越崩溃,直接开始放声大哭。最后那天晚上又把肖四肖八过了一遍,作文背了道长押题。从酒店走到考场门口,又把肖四过了一遍。考场一看卷子,第一反应:肖秀荣牛逼。

  4.专业课433

  (1)基础:跨考,本科会计。只学过税法,88分。其他一概不通。

  (2)复习资料:复旦三件套,税务期刊(推荐国际税收),学姐笔记,cpa税法东奥出的资料(基本都买了),其他学校433真题

  (3)视频:刘颖老师网课(看视频我用的是VLC,它可以三倍速,其他我没试过。)

  (4)复习安排:5-8月税法+税原(国际税收我放在税法里,税法听网课,税原过了一遍书,然后开始做笔记整理框架),9-10月背诵税法+税原,11月开始看征管,12月我心态基本全崩,复习效果可以忽略不计。基本就是在背了忘,忘了背的循环里。税原我用思维导图整理了每章的框架,不喜欢用本子,用的xmind。结果app崩溃,存在里面的资料没了,之后我每个电子资料全部都要发到我自己的邮箱里备份才安心。

  (5)总结:复习前我把历年考题整理了一下,做了一个考情分析,税原一直都是考试的重点,所以我的八成精力都在看税收学原理;而税制这块18年干脆就没考,或者直接考了cpa真题中计算题,我觉得选择题用初级会计的知识是可以应付的,计算题做下东奥的题目或者cpa真题也可以通过,因为整体占比分不大,大家都去看几百小时的cpa网课显得效率不高。但是我也不敢断言,毕竟是复旦,谁敢不做两百分的准备。

  征管我大概翻了书,因为历年考察分不多,所以我就以轻一为主复习,注意了一下计算题。国际税收,我们学校有这门课,所以借了财税学院同学和学妹的考试资料,然而都没有考到。税收热点我没准备到,期刊也没怎么用上,按照对以往考题的理解准备了大题。但是都没准备到。最后一门考专业课,拆开复旦寄给我的卷子,我的第一反应是,可能是离复旦最近的一次了呢。12面写了8面,还想写但是打铃了,我打完铃才开始封信封,监考老师很和蔼,没有催我。

  三、时间安排

  *8点到图书馆,但是后面太缺觉就会比较迟到

  *中午有回去午休,我中午是一定要睡觉的,不然下午和晚上就崩溃了

  *图书馆有一段时间是21:30就闭馆的,我差不多21:10就离开。后来到23点闭馆,我就会呆到10:30

  *学习时间看个人,我舍友就是学到凌晨两点早上10点起,我没有安排休息时间,学到崩溃为止。非常不科学。到后面发展成很困但是也睡不着的状态。很糟糕。整个人瘦了10斤。

  四、其他

  *数学建议买答题纸来模拟,注意打草稿的时候不要太放飞,考试的时候只给了4面16开草稿纸,向老师要,只给我2面16开的纸。其他科目答题纸,考前拿来看看就可以了。我英语政治专业课答题纸买了好多,其实只用了几张,剩下都浪费。

  *12月我心态基本全崩,效率奇低。后面基本抱着能学多少学多少的心态,勉强苟住。数学因为考前做的题少了,考场上很生疏,英语作文也没写好,政治选择题没来得及再看看1000题和风中劲草,时政考前完全忘了还有这茬。专业课看题觉得“哎呀我会这个”,然后发现自己不会。

  暑假的时候,朋友同学基本都离校了,我一个人待在学校,十天半个月可能都没和人讲话,完全处于自闭状态。中间有一个插曲,有一个男生直接学疯,开始胡言乱语,然后被架出去。不知道现在他怎么样了。考场上,基本考一门,人就少几个。

  最后考专业课的时候,考场只有3/4的人。我前桌从始至终就没来考试。我身边没有考复旦的,加上我喜欢一个人学习,所以就通过手机和高中朋友一起互相鼓励。研友看个人喜欢,我一直都坐图书馆同一个座位,感觉和旁边的同学也产生了奇怪的默契。

  

  声明:本文来源考研论坛,作者:jrgc,点击查看文章来源,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版权问题请发邮件到suggest@kaoyan.com,联系帮帮小编处理。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来考研帮提升效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