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备考 > 备考经验

拒绝毒鸡汤,这几类人真的不要来考研了!

预警:这不是心灵鸡汤,这是一篇冷水文。

 

从我有考研打算以来,到准备考研,直至今日读研,已经是四个年头。

 

这四年来,混迹于考研论坛,贴吧,考研群,接触了数以千计的考研人,经验帖也阅读过几百篇,聆听过上百考研人的人生经历,自己也是大龄辞职跨专业,两次考研。对于考研的认识想必比绝大多数人都要深刻。

 

ps:我工科工作三年后零基础辞职跨考金融硕士(417分)+司法考试(392分)。

 

就我的经历而言,从一个工科生零基础开始,同时完成金融考研和司法考试,一年内完成两个完全不相关领域的学习,并通过相关考试,可以说完成了大多数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从来不会拿自己举例给后来人灌鸡汤,因为我见过的失败的人远远超过成功的人。我对于考研有些自己的看法,今天谈一谈,虽是个人愚见,但希望每个打算考研的同学能够看一看,仅供参考。

 

 

那些关于学习方法,时间安排,励志加油的老生常谈的问题,今天都不再多言,今天来谈点被很多人忽略,却是异常重要的问题

 

——你真的懂考研吗?你真的想考研吗?你真的需要考研吗?

 

一说起考研,很多人的反应就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没错,这是考研的客观定义,而这类科普性质的问题,听听老师解读基本都能了解。一些质量比较好的免费公开课,就能讲清楚。如果到现在还对考研的基本常识和规划,一知半解,奉劝各位花上两三个小时,详细的听老师梳理一下。毕竟方向对了,才有可能抵达上岸的终点。下面「免费的」考研择校&规划课程,一共4节直播,老师会讲择校择专业的方法,以及政英数复习的计划,帮你系统的理解考研这回事儿。



就我接触过的绝大多数考研人而言,都是抱着学生思维去看待考研的,觉得考研是第二次高考,是咸鱼翻身的不二选择。尤其是现在在某些机构的推广之下,盲目考研风气越发盛行。

 

考研确实是提高自身的途径之一,但是它并非唯一的途径,也并不是适合每个人的。千万不要把考研看待成和高考一样,是人生必由之路。考研只是大学毕业之后的选择之一,和工作,出国,考公一样,仅仅是一种选择。没有必要去妖魔化,更不要神圣化,盲目的去选择考研这条路。

 

不少考研的同学其实都是被周围的人带上考研这条路的吧,或许是老师、同学和某些机构。自己真的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考研吗?自己需要考研吗?自己适合考研吗?

 

为什么考研?也许是为了自己科研的热情;也许是为了提升学历,方便找工作;也许是为了进一步读博;也许是为了考一些有学历要求的公职;无论是哪一个目的,都应该从自身出发,找到考研对自身的价值,而不是被其他人推着走上这条路。想必大多数同学都觉得自己考研是有目的的吧,就是上述目的之一。没猜错的话,大多数同学的考研目的也是自己一拍大腿想出来的吧。有真正去真正调研过相关信息,认真去思考过自己想从事什么工作,研究生学历对这个工作有什么好处,自己是否愿意付出成本去取得这样一个学位吗?对于本科学校和专业不满意的大多数人,当年高考志愿就是被周围的人推着走,或者自己一拍大腿填的吧,四年之后还想要犯同样的错误吗?

 

自己适合考研吗?首先要明确考研是选拔性的考试。考研圈里总有鸡汤喜欢说自己是最大的敌人,然而事实上考研路上最大的敌人是你的对手。从自身条件来说,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制力适合考研吗?读书十几年,自己心里应该有数。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确实脍炙人口,不过现实却是残忍的。有的人天生就不适合应试,如果没有必要,何须非要走上考研这一条道路。

 

这两年接触过不少盲目考研的人,在备考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迷茫无助,无所适从的情况,大多数最后都是炮灰。在失败之后,有的人变得更加迷茫,盲目选择二战甚至三战,最后变成了麻木的考研机器,连自己都不明白考研的意义在哪,却每天用考研欺骗自己和周围的人,虚度光阴。即使是考上的人之中,也有人因为没有自己的想法,难以适应读研的生活,找不到读研的意义,退学、重考、甚至走向极端的人都有。

 

这一年来很多人都咨询过我考研相关的问题,我都会先反问这两个问题,然而结果是大多数人都谈不上来。然后我会让他们先思考这两个问题,想清楚了再来问考研具体的事。

 

我并非是给考研的同学危言耸听,只是希望每一个打算考研的人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从内心里想要考研,有自身的内核动力去支持考研。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选择考研,更不要被某些机构和老师的心灵鸡汤所迷惑,盲目走上了考研的道路。

 

决定考研之后,择校择专业也是一个被人忽视的问题。


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专业,很多同学仍旧是稀里糊涂。
我知道,网上有很多择校择专业的经验帖和技术贴,我想说的不是择校择专业的经验和技术,而是你真的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成本、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去择校的吗?

 

 

三本逆袭985、三个月逆袭清北的故事确实振奋人心,然而只有胜利者才会高歌,失败者只会沉默,幸存者偏差是考研圈里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名校的热门专业。

 

很多机构和老师总是喜欢鼓吹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真实的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一,你还愿意去尝试吗?前几天有一个双非的同学问我,我们班有几个双非考上来的,有十分之一吗?我告诉他,我们班七十几个人,只有一个双非考上来的同学,而且还是某一强势财经院校。

 

“只要你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每当我听见某些老师向学生传达这样的鸡汤的时候,我感到的不是振奋人心,而是觉得可悲。有的人自己没有经历过考研,却一本正经鼓吹考研成功学;有的人自己经历过考研,明知对于有的学生而言,考上名校热门专业的可能性是多么小,却还一味地去鼓舞。想必没有多少考研的老师会跟学生强调风险吧,原因大家都明白。

 

我同学和研友都说我是专业泼冷水,我确实是喜欢泼冷水,尤其是泼稀里糊涂盲目跟风的同学的冷水。今年考研人数已经290万人,一半的都是往届生,考研的竞争早已经白热化了。想单纯的通过努力来套利,基本上不可能了。也许在早些年,能力、方法、努力,三者取其二就足以通过考研。而今天,缺一不可,考研市场已经充分竞争,容错率越来越低。不要觉得自己努力就能取得成功。先问问自己真的有每天学习12+小时的毅力吗?也许热血之气回荡心中,觉得自己有,然而大多数人要么坚持不了多久,要么12小时有8小时在打酱油,要么效率奇低,何必自欺欺人高估自己的毅力。何况每天学习12+小时的大有人在。

 

在择校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

 

如果你是在初期阶段比较迷茫,不清楚如何择校择专业,或者不知道如何进行备考规划、搜集资料等,帮大家找到一个限时免费的备考规划课程,里面有3节考研政英数规划直播和10年真题资料,以及一对一的考研咨询和考研资料,我也上过这几位老师的课,挺干货的,非常适合跨专业考研初期的同学们,有需要及时点击下方的小卡片领取,怕后面不免费了。

 

说到需求,当然就是你考研是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我举几个例子,假如说你打算将来考选调生,那么985院校就是目标,专业视具体要求而定;假如你想回老家考个公务员,那选择一个匹配岗位的学校和专业即可;假如你想进入某些知名企业,那么应该调研清楚它的目标院校是什么档次,然后作出选择。

 

其实在需求这个问题上,很多同学都是能明白的,但是在风险这个问题上,就被太多人忽略了。网上的考研经验帖,最受欢迎的就是逆袭帖,这给很多人一个错觉,名校热门专业并不难考,我上我也行。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务必要结合自身来评估风险,不一定要多么精确,但是不能好高骛远,做白日梦。我记得去年某个同学和我考一样的学校和专业,他估计自己有三成把握,最后分数却足足差了90分。评估风险不是主观臆断,凭空想象的,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要评估对手的情况,现在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出现大小年的概率越来越低了。


我曾经和同学开玩笑说,这几年经历下来,接触了这么多考研的人,看过了这么多故事,我觉得可以做一个数学模型来评估考研成功的概率了。当然,这只是玩笑话,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足够的数据去做这么一套测评系统,但是我这里给出评估风险的一些关键因素,希望考研的同学能够在这方面收集足够的信息,做好功课,建设好自身的心态。别再抱着那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莽撞心态去考研,考研中失败的可能性是必然存在的,要学会接受它,否则当你发现它不可避免时,心态可能会崩溃。

 

先说竞争对手方面的因素,这一方面主要从目标院校历年的考生和录取情况来评估。

 

1.初试科目是什么
2.专业课参考书是什么
3.最近三年的分数线(这一定要看地区,不要盲目对比,二区的380和北京上海的380完全不是一回事)
4.最近三年的报录比
5.报考学生的生源大概水平
6.复试什么形式,在总分中占比多少
7.最后实际录取学生的总分及单科分数分布(和其他院校对比,要对比同地区的学校公共课的分数,专业课不具可比性)
8.最后录取学生的本科背景
9.录取学生中二战以以上的学生比例
10.录取的跨校跨专业学生的比例


1、3、4、6这几个信息都是不能百度的,需要自己去收集,或者听一些免费的公开课程,薅薅羊毛也能知道。考研帮的公开课就还不错,可以听听。刚开始准备公共课的同学,也有对数英政的重难点解读,需要的同学加微信自取~

 

像5、8、9、10这些问题不需要多么精准,知道大概水平即可。至于怎么搜集,最直接的是找上一届录取的前辈。



自身因素方面:
1.高中学习状态及高考成绩(高中是否尽力学习,高考是正常发挥还是失常或者超常发挥。这一点可以衡量潜在的学习能力,毕竟高考和考研都是类似的应试)
2.本科院校及专业(正常录取还是填志愿失误造成滑档)
3.本科成绩(结合自己学习努力程度来看)
4.个人学习习惯和自制力(十几年的读书经历,想必自己心中应该有数。在考研这种靠自己自律的环境下,能够发生重大改变的人少之又少,不要高估自己的决心和毅力)
5.考研时间(自己有多少时间准备,本科课程能不能应付,学校的琐事会不会消耗太多时间)
6.自身心态(自己心态建设做的怎么样,是不是过于焦虑和敏感,是不是能够承压)
7.公共课基础如何
8.是否跨专业,专业课是否零基础


我这里举几个例子(括号里是个人主观给的成功概率,不必太过在意)

 

·比如说小A,高中三年努力学习,高考正常发挥,本科正常录取,就读于普通一本院校,本科成绩中等,平时学习较水,自制力一般。考研目标院校是中流211本专业(非热门),目前还有十个月时间。那么如果小A每天按照八小时认真复习,考上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可以说这是保守的目标院校选择和考研规划。(0.8)


·小B,高中三年未曾努力,高考正常发挥,本科正常录取,就读于二本院校。本科觉悟后,好好学习,成绩优异,自制力佳。考研目标院校是B区某211本专业(非热门),目前还有十个月时间。那么如果小B每天按照十小时认真复习,考上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也是较为保守的目标院校选择和考研规划。(0.6)


·小C,高中三年未曾努力,高考正常发挥,本科正常录取,就读于普通一本院校。本科觉悟后,好好学习,成绩优异,自制力佳。考研目标院校是某一流211本专业(热门),目前还有十个月时间。那么如果小C每天按照十小时认真复习,考上的可能性一般,不算是保守的目标院校选择和考研规划。(0.5)


·小D,高中三年未曾努力,高考正常发挥,本科正常录取,就读于普通二本院校。本科觉悟后,好好学习,成绩优异,自制力佳。考研目标院校是某中流985本专业(非热门),目前还有十个月时间。那么如果小D每天按照十小时认真复习,考上的较低,这就是较为激进的目标院校选择和考研规划。(0.3)


·小E,高中三年努力学习,高考正常发挥,本科正常录取,就读于普通211院校。本科好好学习,成绩优异,自制力佳。考研目标院校是华五某校跨专业(热门),目前还有十个月时间。那么如果小E每天按照十小时认真复习,考上的可能低,这就是激进的目标院校选择和考研规划。(0.2)


·小F,高中三年努力学习,高考正常发挥,本科正常录取,就读于普通211院校。本科好好学习,成绩优异,自制力佳。考研目标院校是清北跨专业(热门),目前还有十个月时间。那么如果小F每天按照十二小时认真复习,考上的可能性很低,这就是激进的目标院校选择和考研规划。(0.1)


·小G,高中三年努力学习,高考正常发挥,本科正常录取,就读于普通二本院校。本科好好学习,成绩优异,自制力佳。考研目标院校是复交跨专业(热门),目前还有十个月时间。那么如果小G每天按照十二小时认真复习,考上的可能性也很低,这就是很激进的目标院校选择和考研规划。(0.03)


·小K,高中三年努力学习,高考正常发挥,本科正常录取,就读于普通三本院校。本科成绩中等,平时学习较水,自制力一般。考研目标院校是清北跨专业(热门),目前还有十个月时间。那么如果小K每天按照十二小时认真复习,考上的可能性也极低,这就是极为激进的目标院校选择和考研规划。(0.001)


以上例子都是个人根据这几年在考研圈接触的人和事给出的主观判断,仅供参考,不必教条。

 

为什么要强调风险?因为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同的。有的人有时间有经济能力去二战三战,但是有的人只有一次机会,承担不起二战,承担不起失败。


有的同学因为某些原因,明明只有一次考研机会,却要选择极为激进的考研目标。


明明自己没有接受失败和二战的勇气和能力,偏偏也要选择极为激进的目标。


毒鸡汤真的害人,一定要客观去评价考研这件事,不要沉迷经验帖,不要有代入感。经验帖的用途不是用来复制别人的成功,你也复制不了。


想要冲击名校,冲击热门专业,都没问题,但自己一定要意识到风险,要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什么事。否则,有可能在复习阶段后期发现自己距离目标太远,心态崩了;或者考完出分之后发现自己差得很远,根本接受不了结果。考研这件事,成功是少数,失败才是常态。

 

这两年我都不停的强调风险意识,因为基本上没有机构和老师会告诉你们这个残酷的现实。我见过太多因此惨败的人了,自己最后无法接受。某些老师总是鼓吹考名校,却不说那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战场。
人生终究是回归均值的一个过程,不要以为自己能够轻易的突破。考研之前请认真思考,把握好自己的定位、需求、成本和风险承担能力。每个人的天赋,成长过程,家庭环境都是不同的,即便要向命运挑战,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我的冷水泼完了,祝大家好运。

 

建议大家先了解一下近年考研的考情、招生信息等,再做最后的决定。考研帮的【免费课】上老师会深入讲解这些内容,为你推荐适合你的选择,相信专业的老师一定能帮到你很多。前几名还免费送干货资料包,快加老师领取吧!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来考研帮提升效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