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备考 > 心路历程

考研结束时你希望书写出怎样的故事?

  摘要:每年考研的失败人数远远大于成功的人数,但是似乎只有成功者才乐意分享自己的经历,失败者只能就默默收拾起心情,然后重装上路。其实,不论成功还是失败,考研的经历都是值得纪念的,你曾经为了未来这么努力的拼搏过,你永远都会记得自己热血年轻的样子。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位同学的考研经历,希望仍能唤起你年少拼搏的心!

  ►关于失败

  北大出复试名单,刚好没有我,刚好……

  没有难过,原本就擦边,所做的一切准备也是以没有进复试为前提。不过名单出来的那一刻还是有种情绪,萦绕在心头,却又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或许是轻松,不用在短短一周时间里,准备各种材料,重拾落下很久的专业课,抓狂地梳理热点,开口讲话,模拟面试;或许是失落,名单戛然而止在我熟悉的最后一个名字,三字之差,一墙之隔。

  考试从来都是成王败寇。

  成者,尽可诉说自己的艰辛历程,感激自己的亲朋好友,感谢上天的眷顾,命运的垂青;败者,无论以何种姿态发声,无论为自己做何辩护,都势必会引来或惋惜、或鄙夷、或同情的慰藉之声。不如什么都别说。本身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故事。

  但一段旅行的结束总要对自己有所交代,总要明白其中得失,总要有所成长。人在很多时候并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正如考前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找到了传播学的终极逻辑,屏蔽了所有外来信息;正如2月18号看到专业课分数之初坚定的认为老师算错了分;正如去北大查完小分之后痛恨有些老师为何下手如此之狠;正如常常委屈于自己所读的书、看的论文、做的笔记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正如每每有人抱以善意安慰时,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最近,我常常想起乔布斯所说的“StayHungry.StayFoolish.”它曾经是我的座右铭,却仅仅停留在记忆中。拥有开放的心智和虚心的态度不是一件易事,我有些理解为何乔布斯会在斯坦福的毕业典礼上用这句话来收尾。

  或许大多问题的根源在于无知,而无知总是同自负相伴而行。我以曾经无知的自己为标杆,欣喜于自己的“伪进步”,沉迷于自己的“假逻辑”,陶醉于自己所读的“几本书”。却无视传播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本身的复杂性,无视自己思维逻辑上的缺陷,无视过程中方法论的偏差,无视自己无知封闭自负的死循环。

  考研或许需要一些运气的成分,但热切期盼好运降临的,在尽人事上总有问题。最好的一定有其成为最好的理由。与其对比,才会看到差距,才会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失败。

  我曾走在北大的校园,始终觉得,我属于那里。

  此时此刻,这段旅程,以及旅程中所有的一切暂且告一段落。我明白那究竟是什么情绪了,大概是久违的平静和轻松。远方不再有一个伟大的旗帜,等我去宣誓主权。或许,该低下头,站在镜子前,仔细看看自己。

  ►关于二战

  有人说“每个考研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我不喜欢讲故事,更不想讲一个冗长无聊的故事。但有些朋友问我是否二战,有些邀我回答是否二战的问题,或许讲个小故事能更清楚的说明问题。

  我在上文中没有提到,今年是我的二战。

  第一年临考前两个月,我坚信自己一定考不上,之后消极备战,生活没有给我任何惊喜,除了专业课的分数比我想象中高太多。

  今年我从很早就坚定一定能上,生活开了个小玩笑,专业课比去年低几分,总分也刚好没擦上边。我绝不是要打击一些朋友二战的信心,如果想要二战,当然要二战。只是在开始准备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今年的问题,搞清楚自己当前的水平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并能找到可行的有效的达到目标的方法,最后就是有能践行的勇气和决心并且真的做到。

  以我自己为例,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错误的思维方式。

  第一年考前,除了对传播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的基本掌握之外,对于互联网、对于电视行业、对于电影、对于新闻热点,基本一无所知。最后在考场上,笔一直在动,但脑子完全在想别的事情,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但最后的分数确实是出乎我意料的高。

  这让我觉得,第一年什么都不知道,都可以这么高,那第二年读了那么多书,看了那么多论文,对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理解,随便写写都应该比去年高很多。

  我现在回头看,这种想法的错误之处在于,我并不清楚自己与真正的目标之间的差距,甚至是连真正的目标是什么都不清楚。基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了自己的复习,过程中缺少对比,缺少交流,也缺少反思。导致进步到了一个平台之后,没能有新的突破和提高,于是便一条路走到黑。再加上考场上的发挥,使最后的专业课分数还不如去年。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成功与失败,都不是那么容易可以简单归因。之所以说这么多,只是想提醒想要二战的朋友,一定要诚实地认识到并面对自己的问题,并积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之所以目前没有再考的打算,大概也是因为有些问题还没有想明白,整个人的状态还没有调整到最佳。另外,也该有更多不一样的体验。

  ►关于考研

  坐在公交车上,看着路边的树渐渐发出嫩芽,花一点点绽放,都由衷地敬畏时光的轮回和生命的美好。时间就这么悄无声息的向前,不会为任何人任何事停留哪怕一刻。而我们大多时候都浑然未觉,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乎都要忘了,是时间牵着我们,把我们推向人生一个又一个节点。读书、考学、工作、恋爱、结婚......我们似乎面对很多选择,但更多的或许是在迷茫与无奈中不知该作何选择。

  当我们终于开始学着自己独立做选择时,我们就要长大了;当我们真的可以不顾风雨兼程,坚持自己的选择并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要开始成熟了。

  考研大概就是这样的选择,它并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选择的初衷也未必理性,我们更不清楚未来它会将我们带往何处。

  但这或许正是选择最美妙的地方,我们忐忑地站在起点,拼命向前望,想一眼望穿,想看到终点插上胜利的旗帜。但是前路充满了未知,我们每向前迈出一步,或许就会有全新的体验,截然不同的认知。我们未必会沿着理想中的既定路线一路向前,我们或许会偏离轨道,或许会踌躇不前,甚至是几经周折,与终点渐行渐远。这是任何一个选择都可能面对的结果。或许这是生活的必然组成部分,正如《阿甘正传》影片一开始那片随风摇曳不知飘向何处的羽毛,正如阿甘说的那句人尽皆知的话:“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因为终有一天,当我们挣脱了所有的庇护,独自站在生活中,去面对和承受所有的选择,才会发现,原来无常才是生活的常量。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无需选择,更不意味着选择之后可以随波逐流。

  我们不会像那片羽毛一样,忘我肆意地随风飘摇,却依然拥有那么不经意的梦幻与美好;也不会像它一样,轻巧又必然地落在阿甘脚下,被小心翼翼地拾起,夹在书里珍藏。生活与电影终究不同,它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努力。把考研放在整个人生的维度上,几年之后,甚至是几十年之后再回头看,它或许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但我们没有能力预见几十年后的未来,更无法站在起点就判断考研这件事对我们的意义。生活不是零和博弈,它有千千万万种选择。

  但当我们选择考研的那一刻,站在这条路的起点,唯一需要想的就是如何才能到达终点,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踏实而坚定地迈出每一步。

  因为对考研这件事来说,结果无非就是两个,成或败。成,是绝大多数人的初衷。而至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都只是后话罢了。

  加油吧,考研的确是艰苦的任务,但是只要有努力坚持的行动、血和汗水的付出,我们终将与梦想同行!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来考研帮提升效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