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政治 > 考研真题解析

名师解析13考研政治真题:实事求是

  2013年的考研政治已经宣告结束,其中第34题为马原理的分析题为:(1) 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象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6分) (2) “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4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高级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同样,没有科学的理论,也没有科学的实践。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同一,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十八大报告通篇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贯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思想就是力量,科学的思想在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人们生活的物质世界。 “实事求是”的思想,不仅指导着中国革命人士走上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自由、独立、民主之路,而且指导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摆脱了东西方教条主义的束缚,踏上了中华民族复兴之途。十八大报告,无不彰显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光辉,再次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指明了方向,开放了思想,积蓄了力量,提振了信心,这必将成为我们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之途上又一革命性里程碑。 “实事求是”,就是认清形势,勇往直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个自信”提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引起了十八大代表们的热议。这种自信源自哪里,不是盲目的口号,而是源自对我们自身发展中所取得成就和对发展形势的科学分析判断。十八大报告对我们发展的形势和遇到问题挑战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有对国情的深刻把握,有对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有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既不夸大成绩,也不掩饰问题,既充满自信,也满怀忧患,充分显示出了居安思危、高瞻远瞩、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中国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和积累证明了一点: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发展实践的成果,也是推动我们继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一以贯之、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我们只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就会越来越能够赢得世界的尊重。十八大对“实事求是”思想生动诠释,让我们脚踏实地而胸怀理想,让我们登高望远而信念坚定。在“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将继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本本主义,将推动大胆而又审慎的体制改革和创新,必将为中国的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考试报道: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题报道

  考研现场:2013年考研第一现场 进入论坛与研友交流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来考研帮提升效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