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备考 > 备考经验

成长的力量:课余时间,让我们听一场讲座

  教室里学生满满当当,眯起眼睛听的、埋头做笔记的、神情热烈渴求互动的比比皆是;台前的学者说话或亮如洪钟,或细细柔柔。离开教室时,很多学生也许还饿着肚子,但脸上却都洋溢着饱腹般的满足感……
  谈起讲座,笔者总能自动脑补起当年在学校听讲座的场景。私以为,没有比讲座更能体现大学之义的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31年梅贻琦在就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说中如是说。大师虽有专攻,但一堂公开的讲座,则能让他们的思维之光更广泛地普洒至学子。据新闻称,南京有名工程师今年已46岁,仍常去高校“蹭”各种讲座,并在论坛上推己及人地公布各校的讲座预告。高校讲座魅力可见一斑。

  Charms:大学为什么办讲座?

  不说网上流行的“耶鲁大学公开课”“哈佛公开课”等番外线上讲座,单说我们所在的大学,每个院系每学期都会有不少讲座任君选择。讲座的主办方各有不同,上至校务处、人力资源部、学生会,下至各学院各系甚至班级,及各学生社团,都能自立山头设坛开讲。
  讲座究竟有何魅力,能引得“各方英雄竞折腰”呢?首先,比起图书馆中浩如烟海的文献知识,每天45分钟的课时,讲座的形式更生动更开放。讲座的主讲嘉宾往往均为业界有名望、有来头的“大牛”,他们在社会打拼历练已颇丰的经验或者造诣,对还未涉世的大学生们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和探讨价值。其次,讲座还是大学与社会互通有无的桥梁。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大环境,新事物新观点新概念此起彼伏,讲座能作为教学系统的有益补充,将新风吹入象牙塔。再者,讲座针对性强,可以针对某一具体事物、话题穷极东南西北中展开充分论述,指导的效用也远胜课堂。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讲座往往能让年轻的学子看到高山之高,可以让人正视自我之小,意识到自身所需。听一堂好的讲座,可以增强学子的求知欲望,加强学习的动力,智慧和充实也将随之而来。由此可见,作为各主办方的“万金油”宝剑,讲座并不是浪得虚名的!

  Hot:什么讲座最受欢迎?
  无论多寡优劣,讲座都已然成了每所大学不可或缺的要素。讲座林林总总,用什么标准来给一堂讲座“打分”呢?影响分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讲座嘉宾的名气。名人名嘴多半叫好又叫座,专业巨擘也捧场者众,偏门的无名学者就颇为尴尬了。但嘉宾名气是否是讲座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呢?并不尽然。以笔者的经验来看,专业巨擘滔滔不绝,听者昏昏欲睡倒下一片的场面并不鲜见,而无名的学者讲得精彩飞扬的也不在少数。原因就在于,能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讲一天课,与演讲者是否专业没有必然联系,何况我国不少专家都习惯纸上见真章,口头表达力有不逮也在所难免。因此,演讲者的名气、硬实力固然是影响讲座分数的因素,但其口头表达能力也不容忽视。
  其次,讲座的主题。大学生们大多是“讲座主题控”。如今大学讲座按主题可粗分为三类:指导类、学术类和社科类。相比起实操性强劲的指导类和不那么接地气的学术类讲座,社科类讲座明显更受学子青睐。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会在今年3月请了蒋方舟、肖锋、东东枪做“台湾”的主题讲座,离讲座开始前半小时,场子就被挤沸腾了。而类似昆曲艺术赏析、中国唐诗鉴赏之类的讲座,主讲人怡然自得听者陶陶然,也未必就会曲高和寡。
  主办方们自然也知道哪些类型的讲座、主讲人更对学生的口味,为什么还要费力组织那些不讨好的讲座呢?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除了对口味,学生的实际需求更重要。比起社科类讲座,指导类、学术类讲座更像必备品。通识类增加广度,指导类则指明方向,拓展类为学生纵深专业的力量。为了鼓励学生的主动性,不少高校甚至还对某些讲座采取了换学分的鼓励方式,良苦用心程度可见一斑。纵使有个性者不愿领情,也请包容万千,多涉猎多尝试总有利无害。

  Fit:你适合听什么讲座?
  听讲座也如喝水穿鞋,受用与否,一千个听者可能有一千种意见,因此,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讲座,只有自己才心里有数。
  根据笔者的经验,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听自己想听的。如果你走的是文艺范,在本专业学习之外希望陶冶性灵,深度思考人生,那么在大学这天然的文化场,一大批知名学者、名誉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等名家的文化型讲座一定能让你豁然开朗。此外,不同的社会组织借校内教室举办的类似旅行、艺术、文学等社科类讲座也一定能正中你的下怀,赶紧麻利占座。
  如果你是能特别能“钻”的学霸,学术型讲座所谈的内容相对高端,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讨价值,主讲嘉宾也是该领域中的翘楚,参加这类讲座,往往能体验到思维的碰撞,也能了解到学术研究的最前沿和最新的成果,特别是一些理工类学科的讲座,更可能成为相关院系学生除上课和实验外的第三课堂。
  如果你是不知何去何的迷茫学子,那么指导类讲座更适合你。大学里众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考研、考公务员的讲座,往往会请师兄师姐和社会成功人士为学子现身说法,指导意义、可操性更强,能为大家提神打气指明方向。偶尔情绪低落或者状态不佳的时候,心理健康讲座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只能按是否有用这一功利因素来选择。比如,考研“大限”将至,此时如果有你所报考专业的大咖前来开蒙授课,那这个讲座是排除万难也要去听的。因为专业内部的信息、关注热点很有可能会变成考点,而来自不同学者对同一热点的解读也能增加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和兴趣,由此带来的复习效果可比苦心孤诣的埋头苦读来得更快更扎实。
  如果你的课业繁重,也不是一定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随着现在的科技的发展,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已经打破,讲座已进入日常化、网络化的时代。我们随时都可以抽出十多分钟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观看TED的演讲,我们有YY语音频道让我们能听到千里之外的智者之音,我们甚至能用多支录音笔去同时记录多个现场原汁原味的思想盛宴……
  扩展自己的兴趣,丰富自己的眼界。大学应该是相对独立的具有精神创造力的场所,仅仅将我们的目光停留在主修专业上未免鼠目寸光,在如今的讲座生态圈日益繁荣发展的趋势下,我们拥有许多渠道去接触各式各样的讲座,应该选择性地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多补充一些精神食粮,为将来的发展储备更多的可能性。

  Search:怎么找到他们?
  获取讲座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校园内有校园广播、海报、BBS、贴吧和微博等宣传形式,对于新一代的大学生,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扩散往往更容易被接受。在大学城里,各学校之间同学相互蹭讲座的现象都比较普遍,有个叫“北大清华讲座-北京活动”的新浪微博,专门发布北京各高校,如人大、北师大、北外、北航、农大、中传、中财等开放的免费讲座和名师大课的信息。另外,还有一些做帮助青年成长的公益组织的微博,像大未青年、ICU开放大学和成都的爱思青年等,也都会发布线下的讲座活动通知。除此之外,豆瓣同城活动应用也是发现附近的城市会有哪些讲座的有效途径,不过豆瓣的活动往往偏文艺,而且书友会多一些。
  把讲座听爽的6个窍门
  1.去听讲座一般提前半小时入场较为合适,利于你选择一个你认为视觉和听觉效果最好的位置。
  2.如果你想与主讲嘉宾有亲密接触和互动,最好选择坐靠前一点(前四排一般别坐,那是留给嘉宾和组织者的)。
  3.必备的装备,当然纸笔不能少,录音笔是否需要带,则取决于现场的环境和讲座信息对你的重要程度。
  4.在互动环节,当你想提问时,先举手示意司仪,然后可以做简短的自我介绍,让嘉宾和在座的听众能够先认识你,很多同学通过听讲座认识了朋友,累积了人脉。
  5.提问一定要简洁、有逻辑,忌讳问大而空泛、看似很有“意义”的问题以显示自己的深度,嘉宾最讨厌回答这类问题。
  6.讲座结束之后,嘉宾往往会与现场工作人员有合影等,如果你想找嘉宾签名或者一对一交流,最好是认识学校相关社团负责人或组织者,让他们帮安排。如果不认识,那就瞅准机会,大胆把嘉宾截住吧!只要你没有表现得过于无礼,嘉宾一般是不会有被冒犯之感的。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来考研帮提升效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