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备考 > 备考经验

【经验】09年电视艺术与技术,尽自己所能帮助大家

  拟录取一段时间了,还在等录取通知书,招生办说要10号到20号。我本科是浙江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报考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视艺术与技术方向研究生。谈不上经验,尽自己所能帮助一下大家吧。

广播电视艺术学初试备考策略

  一、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

  我报考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05电视艺术与技术方向的研究生。所以只能以本学校和本专业给大家一点我的备考经验,希望能够给大家小小的一点帮助。

  广播电视艺术学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三大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一,最早设立该门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多年来一直站在这门学科领跑者的位置上。相对而言,因为传媒大学的广播电视艺术学是在艺术类招生的,学校又不属于研究生自主招生高校之列,所以录取分数线还是相对较低的。从功利的角度看,只要认真复习,考上的把握还是很大的。

  复习备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循序渐进,稳抓稳打。比如,这几门课复习时间的安排,哪门课是优势,哪门课需要花大力气,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因为需要复习的门数众多而漫天撒网,浅尝辄止或钻牛角尖,这是值得引起重视的。

  二、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初试复习策略:

  1.复习参考书的使用

  复习方法上,应该注意点、线、面的把握。比如,《广播电视艺术基础》课,应该以线和面为主,注意知识块的萃取与分析。像电视艺术的本质特征;电视艺术作为大众艺术的依据;从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来看待艺术系统等。只有这样,才能对这门课的复习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大的原则不失,又不至于在众多知识的复习中迷失了方向。

  就《艺术学综合》这门课而言,应该注意点和面的把握。因为这是一门大的综合课考试,其他像音乐学、艺术设计学、电影学等专业都考这门课。所以,这是一个大平台,涉及的东西浅而全,复习时要把各艺术门类的基本名词、艺术语言、名家名作做一个大致勾勒,复习撒网一定要广,更要注意在小的知识点上没有漏网之鱼。像电影中的最基本的概念蒙太奇和长镜头,名画《溪山行旅图》的作者、中国现代戏剧史上著名的春柳社的创办、编排《黑奴吁天录》等等,都要注意了熟于心。而且,这门课能够出一些大的、很见功力的论述题,像考过的“情节与结构的关系”、“情节与节奏的关系”等。

  由于罗列的参考书众多,所以复习时不必平均用力,要有所侧重。张凤铸主编的《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苗棣的《电视艺术哲学》、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是命题的重中之重。而周月亮的《电视艺术哲学》则罕有涉及;《高鑫电视艺术文集1-3卷》已经是很多年前出版的,可以用《荧屏艺谭——高鑫自选集》代替;《中国文学史》、《欧洲文学史》虽然是厚厚的几本书,也只需看其中戏剧戏曲部分,考试涉及的也较少,不必花很多力气。

  童庆炳老师的《文学理论教程》是比较重要的一本书,说它重要是因为它虽然是讲文学理论的,但其实对我们学电视艺术的人来说都是最根本的东西,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几点,第一,不妨把书多看几遍,在看的同时做好笔记,因为通过每一遍的学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第二,复习到最后阶段(离考试还有一个月左右)应该能够达到合上书本,在脑海里能理出框架的程度。其实很简单,看书的时候多想想前后章节的联系,有一个系统性,可以拿前面的目录做大的框架,往里面填充你认为重要的东西,可能有人会问,什么东西重要呢?自然是考的频率高的就是重要的地方。可以拿历年真题比较着看。另外,比如说“共鸣”,“典型”这些看似是纯理论的概念,很多同学可能都拿名词解释来复习,来记忆,实际上,即使是考试出到了这些概念,老师也不会很死板的去改卷。换句话说,大家应该真正的去理解这些概念,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考试的时候即使不能按照书上的原话去答,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写也是能得到分的,但前提是要理解正确。第三,近两年由于试卷的出题风格发生了些变化,原来对于该书的考察可能是理论方面的直接考察多一些,而现在,即使是没有直接对书中的内容进行考试,而隐性的,具备把书中理论融入答题中的能力显的尤为重要。

  张凤铸和关玲老师的《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这本书在专业课和综合课中都有,显然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这本书的复习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书中的关注点出发,扩展复习的范围。由于这本书出版也有好几年了,所举的例子如《正大综艺》等显然有点过时了。这也很正常,毕竟电视艺术发展迅速,新的类型节目层出不穷,那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去关注最新的节目类型或电视现象呢?比如《快乐男生》《红楼梦中人》等选秀节目,《百家讲坛》等谈话类节目。然后自己给自己提问,如《艺术人生》为什么会走下坡路?《百家讲坛》又为什么能得到观众的喜爱?怎样避免它走入模式化的道路?等等。可以选择一些电视刊物结合着看,比如谈到春节晚会,书上是怎么写的,那么看看每年春晚过后各个期刊杂志是怎么评论的,可能会对你的思维产生些灵感。这方面如《电视研究》《中国广播影视》《南方电视学刊》和中传的学刊《现代传播》都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看多了自己也就有想法了。 书中的很多问题值得大家认真复习,比如电视的音画关系和符号学的一些知识,比如MTV都很重要。另外像广播电视的发展等等看看就可以了,知道历史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嘛。

  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和综合考试书目中王宏建的《艺术概论》是两本艺术学基础方面的书。由于考研复习时间紧迫,很多同学都不知道两本书到底有什么不同,要看哪本。其实就我个人来说,前者书比较薄,便于翻看,线索清晰,语言口语化,比较适合初学者。而后者则略显深奥,如果是对艺术学有些基础的同学可以看看。个人建议以前者为主,复习时注意理清线索,每一个章节谈到了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是怎么去说的,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行。在复习的时候遇到《艺术学概论》没有谈清楚或自己还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时,可以把《艺术概论》拿出来解惑。其实,有的时候个人认为两本书都认真的看并不一定是好事,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说法,到底选择哪一本书的说法自己可能没法选择,倒不如以一本书为主这样好些。

  苗棣老师的《电视艺术哲学》也是写的很好而且很实用的一本书,书主要以几个大的话题来架构,苗老师是研究美国电视节目的,举的例子也以这方面为主。书中的好多内容都直接或间接的考过,但并不表示不会再考。个人建议多看几遍,把每个专题总结一下,书上谈到的关于该问题的是一方面,结合上面说的杂志等等补充是另一方面。

  万变不离其宗,考试所涉及的题目,都是所列参考书中的重要概念、基本原理,所以把他们整理出来,条分缕析,烂熟于心,是一定能得高分的。像关于广播电视艺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视听语言、影视艺术的逼真性、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等)就应该了熟于心。

  其实我以为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把历年真题研究透彻,因为真题复现率很高。比如贝尔的著名命题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分别在1998年、2002年、2006年考到。电视艺术的本质特征是“即时传真”也屡次考到。在2005年以前,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的两门科目分别是《文学、艺术理论》和《文学综合》;从2005年开始,考试的两门科目改为《广播电视艺术基础》和《艺术学综合》两门科目。在命题内容上,从以文学为主开始向以艺术为主转变。在命题方式上,以前死记硬背的概念阐释多一些,现在出现了一些具有理论结合实际色彩的与当下时新的话题相关的的题目。比如,2006年《广播电视艺术基础》考到的“以相声艺术为例,谈传统艺术形式同电视艺术的结合关系。”所以要经常浏览最新的学术期刊、杂志,像《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电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报》等期刊报纸等。平时也要注意对时下新出现的重要的媒介事件、电视节目同平素积累的知识的结合。

  最近几年的一些媒介事件和电视荧屏内外的事件也应该逃不出考生的眼睛。比如,“超级女声”、易中天和于丹现象引发的关于学者明星化的讨论、“红楼梦中人”选秀等都需要我们审察之,明辨之,慎思之。还有2006年中央台的三部纪录大片《故宫》、《再说长江》、《大国崛起》有着怎样一种意义,其思想文化的含量在那里,引起了什么反响,对电视媒介生态有着怎样一种扭转和平衡作用,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平时的积累、对真题和重点参考书目的深入研究,再加上临场正常的发挥和条目清楚、字迹清晰的答卷,研究生考试初试阶段还是有把握拿到理想分数的。

  2.广院研究生考试初试试题中各种题型和一些答题对策:

  答题最高原则:自成体系 自圆其说

  艺无定法,标准答案是不存在的,除了少数事实性信息之外,发挥为主,有观点、有创见尤佳,但注意不要反驳该专业老师的观点。

  一、填空题:1.历年试题一定要熟记于心;2.平时的积累。这个范围就广了,会就答,不会就蒙,分值不大。

  二、名词解释:参考书目中的重要概念、定义很容易出名词解释,要靠记性了。答题字数不需太多,把意思答清楚即可,一般在一百字左右。

  三、简答:掌握重要概念、定义、特性、联系等。字数一般三百左右,答题内容以书本为主,自己发挥的成分不宜太多。

  四、论述题:要写成论文的形式,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备考时要搜集好素材,一般宜以影视艺术为例。可参考报纸杂志上的理论性强的影视评论文章。

  综合考试:广院历来的艺术类专业综合考试,论述题总占很大比重,出题涉及的内容一般是尽人皆知但又不能准确说出或陈述透彻的。

  答论述题的方法是:书中的观点一定要提到,如果自己有新观点可以写在其后,没有也无妨。最好写成小论文的形式:有观点,有例证。切忌只有骨架(理论)没有血肉(例子),字数五六百。 今年有可能出填空、名词解释。要对付这两种题型只有靠好记性啦。生僻的东西、边边角角的东西不需要记。

  总体情况我们有所了解以后,那么具体应该怎么样去做呢?我给大家介绍一点我和网上一些同学的方法策略,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

  三、读书、复习方法——四种方法 两种意识:

  1.笔记法—把厚书读薄

  建议大家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在图书馆看到很多人看书不动笔,看着看着就开始走神,想今晚吃什么,水煮鱼还是麻辣烫。所以动笔是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而且写过一遍肯定会有印象。一个月做一本书,不难,我就作了笔记,三本,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当然,做笔记也是有所侧重的,有的把标题抄一下就行,有的就需要详细解释。

  比如你记下了通感这个名词解释,是指在艺术创作或者艺术鉴赏中,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或者挪移,从而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好,名词解释作完了,但是感觉好象没有说透,发现下面还有一句话——颜色似乎会有温度(红热蓝冷)、声音似乎会有形象(细嫩幼稚粗犷成熟)、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冷重暖轻),这句话很好的解释了抽象的术语,也写上吧。然后下面还有一句话,讲的是通感的发生机制,你把这句话也记下来,一个完整的名词解释就OK了。

  笔记的用途不是作完就放在一边不管了,要反复的看,我作完后看了3遍,就基本上记住了。到最后的一个月,书就可以丢开不看了,专门看笔记就可以了。我到最后就是十来页其他艺术门类知识点加三个笔记本反复看。

  2.零碎知识收集法

  举个例子06年的填空题,其实都比较简单。而且全部都能在这三本书上找到出处,我举例几个,第三题在文学理论教程第115页,第五题在艺术学概论28页,第7题在艺术学概论173页,第9题在艺术学概论172页,第10题在艺术学概论182页。时间关系不再一一列举,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在书里的各个角落里都散落着一些零碎的知识点,把他们找出来,当成填空题准备,非常有效。因为书中列举的常常就是一些艺术学的基本常识、艺术家和作品。

  比如说你看到段落里举例子提到了荒诞派法国戏剧家尤奈斯库的《犀牛》,就把他记在一个专门的小本上,积少成多就很可观。当时我大概记了有十几页,到后来甚至都不需要别的专业同学的交流,基本上够用了。

  3.关键词答题法

  所谓的关键词答题法指的是在复习时,要善于从语句和段落中摘取关键词,用若干个关键词来串联起答案。大家在本科毕业的时候都写过毕业论文,开头就要有关键词和摘要,因为关键词和摘要就能够大概显示出你论文的基本内容。在答卷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你考虑一下,考研的试卷主观题部分每个老师平均只用2分钟来判卷打分,老师一般来说根本不会去推敲你的行文和逻辑是否流畅严密,语句是否通顺。他们常常是大体扫一眼,有几个关键的专有名词出现,字数足够,卷面整洁,这就可以给你打高分了。所以,答题中出现几个关键词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看到一个简答题,论述意境及其特征。首先是应该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他指的是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大家在复习和记忆的时候,重点记下3个关键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审美想象空间。在回答的时候,只要老师看到这3个词的出现,一般就给分了。这是一种化繁为简的学习方法。

  4.说文解字答题法

  如果出现了一道题,你发现根本无法下手,一头雾水的话,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找出题干中的主题词,根据连词判断出主题词之间的关系,然后解析这种关系。比如,美是形象的真理,这个句式是一种判断句。美是什么?初步断定是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然后分析句法结构,形象的真理,真理是本质、本体的含义,转换一下,美是形象的本质,也就是说,美的本质是具有形象性的。

  5.命题意识

  养成分析归纳的能力,带着命题的意识去复习。比如说,看到书上的某一个提法,去想一想他会如何变成一道题。高明的厨师看到的不是蔬菜和鱼肉,他看到的是分解开的一道菜。我们看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也要把他变成我们题库里面的一道菜。

  比如说,在看《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288页,介绍MTV画面的三分钟轰炸时,列举了一些这种画面的特征:无逻辑的画面拼贴、时空的大幅度跳跃、电脑特效的大量使用、心理蒙太奇的结构方式大量使用,画面剪辑的快速组接等等。看到这里你就可以考虑一下,这个知识点可以出什么样的题目,你想到的越多,这个知识点能覆盖的面就越广。比如,这个知识点可以出:论述MTV的画面特征;然后加上音乐元素,可以出,论述MTV的声画关系;再接着往下思考,如果你看过过国内的一些MTV,会感觉不同于这种三分钟视觉轰炸,有明显的民族化和中国风格存在,可以出,请比较中西方MTV的审美差异……看的出来,只要你动脑筋去思考,关于MTV的相关知识点你都可以用命题的方式一一梳理出来。等看到相关的考试题目的时候,马上从记忆中把相关知识点调出来,搬上去,答案自然就生长出来了。

  6.框架意识——把薄书变厚

  复习时要有一种学科框架意识,每一本书、每一门考试课程,都要在脑中形成一个脉络和框架,看到相关的知识点,就能把它复位或者还原到框架中去。如果能达到这种程度,就差不多了。比如说看到审美距离这种提法,马上判断出这是属于艺术接受或者说是艺术鉴赏的范畴,不属于艺术作品、艺术创作的范畴,那马上就缩小了答题范围,提高了精确度,就象发射精密的制导导弹,你判断出应该瞄准东京都方向,就不会打中首尔和平壤,一个道理。判断出范围后,再根据关键词答题法组合语句,就差不多了。如果100天以后,你上了考场,拿到卷子,看到一个题目,连他大概属于什么框架都判断不出来,那你基本上就只有靠运气了。现在还来得及啊。到最后,应该达到的一种境界是随便抓出书中的一个知识点,你可以顺藤摸瓜,左右勾挂,拎出一条线,趟成一个面,就像小龙女手掌里翻飞的麻雀一样,逃不出你的思维覆盖。梳理框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看目录,背目录。
最后,提示大家一点,所有的技巧、方法都是建立在你对内容掌握的基础上的,如果你没有哪怕起码的知识贮备,那再多的方法也没有用。比如你连意境都搞不清楚,那就谈不上什么关键词答题法。

  四、时间分配

  政治、英语开始投入最多,之后到谷底,到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又上升到谷中。专业课开始谷底,100天倒计时进入谷峰。

  时间的分配其实显示出不同的复习阶段主攻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在6个月—3个月的阶段,主要是英语和政治打基础的阶段,专业课辅助;3个月的时候,英语和政治就要稍微放一放,开始抓专业课了,如果到这个阶段还在花费2-3个小时背单词,就有点顾此失彼了。因为英语和政治的基础不是能够短期提高的,相反,专业课可以在这个阶段大幅度提高。

  那么到了考试前一个月的时候,政治和英语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又增加了,这主要是由于两点变化:政治方面,现在到了大题的押题和精讲阶段了,去上一个考前冲刺班,或者买一本什么30天30题,20天20题,冲击主观题。这些都是那么多政治辅导高手的年度巨献,不需要我们自己去费脑筋考虑;其次,体现在英语作文上,作文其实就是英语八股文,找一本薄一些的英语作文模版,大作文和小作文各自背上十篇左右,考试立竿见影。
那么考前一个月专业课怎么复习和分配时间呢,现在就到了丢掉课本只看笔记的阶段了,开始以框架去梳理各门课程,把你记忆的零碎知识点用框架串联起来。而且,更重要的是打通专业一和专业二也是在这个阶段。

  五、我的一点感受

  考完初试,分数下来之后,我的分数并不很高,总成绩340分,也就勉强低空过线,具体分数:政治64分,英语51分,广播电视艺术基础111分,综合考试(艺术学)114分。分数出来后,我在网上论坛中看到很多一起参加考试的同学,他们反映的问题大都一致,就是专业课一(即广播电视艺术基础)这门课压分现象比较多。也就是说,专业课一(即广播电视艺术基础)这门课,有的同学以为准备充分,发挥不错,但是分数并不高,导致脱了总分的后腿,遗憾的出局。这个现象为什么出现这个谁都说不准,但是也给各位备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提一个醒,要重视专业一的准备。

  基本情况大致就是这样,希望能给同学们一点小小的帮助。其实考研与否各人有各人的道理,但是如果下定了决心,那就要付出全部的努力。考研没什么捷径,只有努力和运气。



  帖子地址:http://bbs.kaoyan.com/thread-2758776-1-5.html 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 来源:考研论坛 bbs.kaoyan.com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来考研帮提升效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