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说明:

考研帮对肖秀荣、任汝芬、蒋中挺、米鹏等模卷,共528道选择题进行统计分析,将各考点按照所押知识点出现的频次进行排序,直击最热考点。

★★★★★代表这个知识点出现次数超过15次,★★★★代表这个知识点出现次数在10-15次左右,★★★代表这个知识点出现次数在7-10次左右,★★代表这个知识点出现次数在4-7次左右,这么全、这么细的知识点梳理,此时不看更待何时!

一、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押题统计:肖秀荣*10、蒋中挺*12、任汝芬*12、米鹏*9
1商品二因素
(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通过交换满足他人需要,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 物质承担者。
(2)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比例,决定商品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3)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本质上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2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劳动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方面。
(2)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价值规律自发配置社会经济资源;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生产力发展;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4社会形态的演变
社会形态的演变的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它表现在:
(1)从纵向看,表现为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统一性是社会形态运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的总体历史过程表现为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
(3)多样性是指不同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4)从横向看,表现为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的特点。
5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6剩余价值
(1)剩余价值:

A.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B.实质:是由雇佣工人所创造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本质上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C.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程度。

(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3)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全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总量/预付资本总量)
(4)生产自动化对价值、剩余价值的影响: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5)基本概念区分:A.绝对剩余价值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或提高劳动强度都会增加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C.超额剩余价值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由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
7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
资本周转时间和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8经济危机
(1)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2)根本原因

一是无限生产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二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社会资本再生产呈现周期性的特点,一般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法治、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
(2)政治制度的本质

为资产阶级服务,是服从于资产阶级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的政治工具。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局限性

一是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二是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资本主义社会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私有制和资本特权的基础上的,资本主义法律的实质是将这种不平等合法化。

二、学习宪法法律 押题统计:肖秀荣*5、蒋中挺*8、任汝芬*11、米鹏*2
1法律的本质
生产方式是决定法律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2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3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作用是历史的,与法律所反映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紧密相连。任何法律都要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核心价值,为统治阶级服务。
(1)指引作用
(2)预测作用
(3)评价作用
(4)教育作用
(5)强制作用
4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宪法相关法、刑法)
(1)宪法相关法

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调整国家政治关系,主要包括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国家标志象征方面的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方面的法律。

(2)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是公民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我国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障国家安全。

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

7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其中:

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活动最高的价值追求。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8《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
三、十九大 押题统计:肖秀荣*5、蒋中挺*7、任汝芬*4、米鹏*9
1关注大会热点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魅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社会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
(5)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6)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内容: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8)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决定性作用)、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9)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10)时代课题,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12)最大的民生是就业。
(13)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打造社会治理格局的内容是:共建、共享、共治。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制的内容包括: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
四、中国革命新道路 押题统计:肖秀荣*4、蒋中挺*7、任汝芬*7、米鹏*4
1土地革命
(1)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八七会议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举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并于10月7日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对国民党屠杀政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反击。
(2)《井冈山土地法》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
2“左”倾错误原因
(1)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修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
(2)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的革命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
(3)对于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
总之是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中,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4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革命重大问题的会议。
(2)红军长征的胜利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了关门主义的错误,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关门主义的错误在于不相信许多中间阶层有参加抗日的作用。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著作,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1937年夏,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五、认识与实践 押题统计:肖秀荣*3、蒋中挺*7、任汝芬*3、米鹏*2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3认识的本质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3)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的。
4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5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2)从认识到实践: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押题统计:肖秀荣*2、蒋中挺*6、任汝芬*4、米鹏*2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主要表现: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3)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3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有条件性。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延伸性、广延性,特点是三维性。
4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七、一带一路 押题统计:肖秀荣*3、蒋中挺*6、任汝芬*5
1“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
(1)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
(2)深化务实合作;
(3)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2共建原则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
3理念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4合作重点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5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6推动“一带一路”的意义
“一带一路”是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1)“一带一路”有利于我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2)“一带一路”也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红利。

(3)“一带一路”体现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秉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7丝路精神的核心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八、经济发展新常态 押题统计:肖秀荣*5、蒋中挺*5、任汝芬*3、米鹏*1
1经济新常态
(1)新常态的主要特点
A.增长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B.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

C.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体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

D.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2)引领经济新常态要主动得力
A.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实现反周期目标。

C.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引导增量,主动减量,发挥创新引领动力作用。

D.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

E.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着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F.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G.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使他们有现实获得感。之所以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因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3)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具体措施
A.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B.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C.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D.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E.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F.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
(1)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主要通过调节税收、财政支出、货币信贷等来刺激或抑制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2)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主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3)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的日益增长、不断提升和个性化的物质和文化生态环境需要。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4三农问题
(1)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补取活方针。坚持的三条底线

A.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

B.耕地红线不突破。

C.农民利益不受损。

(2)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3)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
(4)走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5)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基石。加快建设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6)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城镇化
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九、辛亥革命 押题统计:肖秀荣*2、蒋中挺*3、任汝芬*4、米鹏*4
1三民主义学说
(1)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此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

A.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B.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生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C.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

(2)主观原因

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表现: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核心。

(3)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十、十月革命 押题统计:肖秀荣*2、蒋中挺*3、任汝芬*4、米鹏*4
1十月革命要点
(1)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作品《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启示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3)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十一、一国两制 押题统计:肖秀荣*4、蒋中挺*5、任汝芬*3、米鹏*1
1基本内容
(1)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各种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他们可以充分行使选择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更加广泛、直接地参与管理国家大事。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2重要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2)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3)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历经400多年沧桑的澳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习近平对今后更好在香港落实“一国两制”提出的意见是:
(1)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
(2)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3)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素;
(4)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十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押题统计:肖秀荣*2、蒋中挺*5、任汝芬*3、米鹏*1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4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1)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在整个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二者结合的生产方式,成为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血肉系统。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2)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人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

十三、垄断资本 押题统计:肖秀荣*1、蒋中挺*5、任汝芬*3、米鹏*2
1垄断利润
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2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
十四、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押题统计:肖秀荣*1、蒋中挺*2、任汝芬*5、米鹏*2
1思想道德与法律
(1)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基础。
(2)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价值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第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第三,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十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押题统计:肖秀荣*1、蒋中挺*2、任汝芬*5、米鹏*2
1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1)1935年遵义会议后,党的中央领导人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注重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3)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等。
(5)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十六、树立法治观念 押题统计:肖秀荣*2、蒋中挺*3、任汝芬*3、米鹏*1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性质、作用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法治具有根本性、决定性和统一性,它强调对任何人都一律平等,任何人都必须遵守法律。

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以德治国就是通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对不同人群提出有针对性的道德要求。

(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法治和德治对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作用,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也都具有必须遵守的性质,但约束作用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不同,行为人违反两种规范以后承担的后果也不相同。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

4法治思维
(1)含义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2)基本内容

第一,法律至上。

第二,权力制约。

第三,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它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平等分配和占有。一般来讲,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

第四,人权保障。

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

第五,正当程序。

只有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办案,处理结果可能公正并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程序的正当,表现在程序的合法性、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方面。

5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体现的是法律的不可违抗性,包括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性。
全体社会成员都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
(1)重要意义

第一,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第二,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法律权威是国家治理的坚实基础和关键。以法安天下则天下安,依法治天下则天下治,这也是千古不易的经验之谈。

第三,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第四,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2)基本要求

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

十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押题统计:肖秀荣*1、蒋中挺*1、任汝芬*5、米鹏*2
1全面将成小康社会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B.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C.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D.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E.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发展。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的目标要求:
A.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B.发展协调性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C.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D.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E.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2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2)中国梦的内涵
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指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十八、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押题统计:蒋中挺*2、任汝芬*3、米鹏*3
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第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第三,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第四,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3完善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
第一,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第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十九、遵守道德规范 押题统计:肖秀荣*1、蒋中挺*3、任汝芬*2、米鹏*2
1社会公德
(1)公共生活
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二是活动内容的开放性;三是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四是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
第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第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第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第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3)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第一,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认真学习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第三,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2职业道德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
(5)奉献社会。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3家庭美德
(1)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第一,尊重人格平等。
第二,自觉承担责任。
第三,文明相亲相爱。
(2)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婚姻家庭关系是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所在。
第一,尊老爱幼。
第二,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重要的法律原则和道德规范。
第三,夫妻和睦。夫妻是家庭的主要成员,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第四,勤俭持家。
第五,邻里团结。
(3)弘扬家庭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第一,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第二,营造良好家风。
第三,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4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1)个人品德的特点
其一,实践性。个人品德是在实践中内化锤炼社会道德要求而形成的。
其二,综合性。个人品德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综合体现,是个人行为的统一整体。
其三,稳定性。个人品德不是偶然的、短暂的道德行为现象,而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的稳定倾向。
(2)个人品德的作用
其一,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二,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其三,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3)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第一,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二,采取的道德修养方法。其一,学思并重;其二,省察克治;其三,慎独自律;其四,积善成德。
第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4)追求崇高道德境界。第一,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第二,脚踏实地,敢于担当;第三,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二十、全面深化改革 押题统计:肖秀荣*3、蒋中挺*2、米鹏*3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抓住和用好历史性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1)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所走路径)。
(2)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3)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4)根本目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问题;必须有主张有定力;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
3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1)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3)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改善人民生活。
二十一、新民主主义革命 押题统计:肖秀荣*1、蒋中挺*3、任汝芬*1、米鹏*2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
(4)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的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二十二、对立统一规律 押题统计:蒋中挺*2、任汝芬*3、米鹏*2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2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
A.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

B.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2)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

B.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3)方法论意义:
A.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B.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3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
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又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方法论意义:
A.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B.它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二十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伟大贡献 押题统计:肖秀荣*2、任汝芬*5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
(2)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3)确定党的纲领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段斗争的目的——消灭解决,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
2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
(1)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
(2)接受的是没被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3)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3)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4)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的伟大历史贡献
(1)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2)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3)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4)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十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押题统计:蒋中挺*6
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常常被称为国家和民族的“胎记”,是一个国家民族得以延续的“精神基因”,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
2爱国主义的特征
是历史的、具体的。在阶级社会中,爱国主义具有阶级性。
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3)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4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第一,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第二,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
第三,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5做忠诚的爱国者
爱国既需要情感的基础,也需要理性的认识,更需要实际的行动。爱国不是简单的情感表达,应当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要讲原则、守法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来进行。只有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实际行动相一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1)推进祖国统一。
(2)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第一,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根本是政治安全

第二,增强国防意识。强大的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第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二十五、中美会晤 押题统计:肖秀荣*1、蒋中挺*2、任汝芬*1、米鹏*2
1中美会晤要点
(1)2017年11月8日至11月10日美国特朗普总统访华,中美签署的商业合同和双向投资协议总金额2535亿美元,创下新的历史记录。
(2)中美当前构建并同意深化的四大对话机制中,中美全面经济对话机制,是四大对话机制中的核心机制。
(3)海湖庄园会晤的重要成果:中美元首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等4个高级别对话机制
(4)朝鲜核问题。中国对朝核问题的一贯立场是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目标、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通过对话协商解决
(5)中美元首一致同意推动中美关系得到更大发展,继续发挥对两国关系的战略引领作用的是元首外交
(6)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
二十六、洋务运动 押题统计:蒋中挺*1、任汝芬*2、米鹏*3
1洋务事业的兴办
(1)目的:镇压农民起义;加强海防、边防;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2)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对其指导思想最先做出完整表述)。
(3)洋务事业:
兴办近代企业:军用企业-自强;民用企业-求富;(江南制造总局是国内最大兵工厂)。
建立新式海军:福建、广东、南阳、北洋水师;(李鸿章管辖的北洋水师是海军主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
另:洋务企业三种方式: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
2历史作用
(1)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创办新式学堂,翻译西学书籍,培养了通晓洋务的人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3)模仿学习西方的技术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3失败的标志及原因
(1)失败标志:甲午战争的失败
(2)失败的主要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
二十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押题统计:肖秀荣*1、蒋中挺*2、任汝芬*3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3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富国和强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
4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第一,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第二,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
第三,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5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第一,调整优化作战力量结构。
第二,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
第三,推进作战要素融合集成。
6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习近平强调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内容是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
(2)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也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
(3)“四个强化”: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治保障。
二十八、全面从严治党 押题统计:蒋中挺*4、米鹏*2
1四大考验
现阶段,党面临着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2四大危险
新形势下,党需要应对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
3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1)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4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相结合
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显著特点和特有优势。
(1)思想建党是党的各项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的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
(2)制度建党是思想建党的有力保障;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
5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1)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首先落实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
(2)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要靠严明纪律
(3)全面从严治党,作风建设至关重要。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坚持惩治不放松。
(3)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4)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7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二十九、联系与发展 押题统计:肖秀荣*2、蒋中挺*4
1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内涵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
(3)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事物的永恒发展
(1)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整体与部分;
(2)原因与结果;
(3)现象与本质;
(4)内容与形式;
(5)必然性和偶然性;
(6)现实性与可能性。
三十、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押题统计:肖秀荣*2、蒋中挺*3
1知识点一
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它们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2知识点二
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等为“非法团体”,“严加取缔”,使之进一步认清在国民党统治下任何和平、合法的改良运动都是不切实际的,放弃了走“中间路线”。
3知识点三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1)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2)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3)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4知识点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崭新的政党制度的确立,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愿。它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共产党与其它民主党派对国家政权的关系问题。
三十一、注重道德传承 押题统计:肖秀荣*1、蒋中挺*2、任汝芬*2
1道德
(1)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2)道德的功能
第一,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第二,道德的规范功能是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第三,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3)道德的社会作用
第一,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第二,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第三,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第四,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五,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中华传统美德
(1)现实意义
其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其二,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

其三,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2)基本精神
第一,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第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第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第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第五,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第六,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3)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一,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

第二,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三,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3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三十二、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押题统计:肖秀荣*1、蒋中挺*2、任汝芬*1
1人权
(1)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
(2)人权是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
(3)人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4)人权的评价标准也是多元的。
(5)人权的保障水平和实现程度则取决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法律义务
(1)法律义务的表现形式
一种是作为,是指义务人实施积极的行为;另一种是不作为,是指义务人不得实施某种行为。
(2)法律义务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法律义务是历史的。

第二,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

第三,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

第四,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

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辩证统一;
(2)一律平等;
(3)互利互赢。
4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
(1)选举权利与义务;
(2)表达权利与义务;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传播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民主管理权利和义务;
(4)监督权利和义务。
三十三、理想与信念 押题统计:肖秀荣*2、蒋中挺*1、任汝芬*1
1理想的特征
(1)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有特定阶级的烙印。
(2)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3)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2信念的含义和类型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3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4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1)指引奋斗目标;
(2)提供前进动力;
(3)提高精神境界。
5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2)个人理想从属于社会理想;
(3)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三十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押题统计:肖秀荣*1、蒋中挺*1、任汝芬*1、米鹏*1
1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议政。
(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全面依法治国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2)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A.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C.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D.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4)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A.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5)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必要性

A.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B.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规则;

C.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基本保障。

(6)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根据: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
三十五、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押题统计:蒋中挺*1、任汝芬*1、米鹏*2
1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1)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2)减租减息,发展生产;(3)文化建设与干部建设。
2延安整风运动
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最主要的任务)、反对宗教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整风运动的重点是反对教条主义
3抗战胜利的意义
意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3)促进了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4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在于
(1)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
(2)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3)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打开考研帮解锁押题统计完整版
相关推荐
考研帮有押题完整版 打开 分享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