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帮 > 备考 > 备考经验

448—记一位学长的西交考研经验

  5、十一月
  十一月初,数学真题是结束了(留了两套),开始做李永乐400题。400题是十套卷子,难度很高,三个小时根本做不完,有时候会用到四个小时,得分一般在110左右。400题十套全做了大约十二月初才能结束,就不用留给考前做了,跟真题难度差太多,省得到时候影响心情,只要当练习就好了,不用太在意分数。依然是在答题纸上认真做,认真批改。期间夹着大纲解析一起看。
  英语的真题我差不多是在十一月初才结束的,虽然有点慢,但至少说明我对真题的讲解研究得比较认真了。之后英语就有点无所事事了,就把十年的真题又翻出来又看了一遍,重点关注之前所做的笔记和心得,并做一些总结。看过别人好多英语经验都说要把真题看个七八遍,不过我是没发现太大的用处,其实也没有时间了,第一遍已经快两个月了。这时候阅读可以把之前没做完的冲刺提高那本阅读书拿出来继续做,不过和之前的错误率也差不多,做完了就和同学的资料互通有无,每天尽量做一两篇,别让手感生疏了。十一月的英语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看曾鸣张剑的黄皮书作文100篇,一共有小作文大作文共100篇,这个月就每天看三四篇,大小作文同时开始,争取这个月把作文看过一遍,把里边的好句画出来,坚持一个月总会有点领悟。作文书前面还有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基本上不用看了,看了也没啥用,写作这东西我觉得还是背些句子来的划算,背作文是十二月的事了。
  政治第一遍结束差不多十一月中旬了,也忘了好多,之后赶紧开始看第二遍。1600题当时在第一遍的时候也没有做过,现在第二遍才做,由于复习书也不会再看的很细,就错的一塌糊涂,多选基本上会错到一半。到下旬的时候去上了两天的政治冲刺班,有了个一百多页的冲刺讲义,是一些重点的知识点的总结,之后主要就拿着这个开始背了。不过那段时间对政治心里是没有一点底,真题是一点没看过,也不知道人家押题准不准,真怕有失偏颇就惨了,不过也没什么招,只能认真去背。这时候觉得之前计划的80分有点不靠谱了。
  传热学十一月开始做历年的真题,共十套。之前的复习很扎实了,这门课又比较模式化,真题做起来还是很顺手的。一些个别不会的和复习中的疑惑找老师解决一下,专业课还是很有信心的当时。
  十一月底的时候感觉当时的整体进度跟计划有些不合拍了,就及时做了下总结,重新规划了下最后一个月的复习进度。
  6、十二月至考前
  进入考研的冲刺时段了,这一阶段的数学英语基本上已经定型了,分配的时间也减少了很多,都贡献给政治和作文了。
  数学的参考书已经全部做完了(李永乐还有一本冲刺135分,个人觉得没什么必要了,这个时候时间也不允许开始新的参考书了),现在就是回过头来把之前的参考书再过一遍。最主要的是真题,真题中的答案解析是按照科目章节顺序来编排的,复习也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把历年真题串一遍,看看之前的考察重点是什么,然后把自己亲手做过的答题纸拿出来看看上面红笔划过的细节和错误。然后就是400题,和真题一样,看看自己当时做过的卷子那些失分的地方。660题也有必要看下,复习全书划红线的题目估计是没时间了。大家一定得计划好时间,反正最后时段时间超级紧张,数学还要给其他科目让位,时间压的也挺狠的,有时候早上都赶着背政治了,记得考前一天晚上那些做过的卷子还没看完。在一月那几天,考前两天把剩下的两套真题做了,都在140以下,发现了一个问题,由于十二月基本上不再完整的做卷子,基本上都在看,丢失了一些做题的手感,导致我对数学有点担心,大家应引以为戒。
  英语的重点在作文上,剩下就是看看真题以及真题的那些翻译,其实这时候的英语水平应对翻译还是有些让人头疼的,有些话明明知道啥意思就是难以用汉语表达。到一月的时候决定调换做题顺序,把翻译放到作文后边最后再写,其实这样也不错,省得作文时间过于紧张,翻译其实也就那样,不会很受影响,当时这个决定对考试的作用还挺大的。作文在十一月已经看过一遍了,这时候就开始大小作文归类总结,并同时开始背诵。其实总结起来挺慢的,也花了我很长的时间,所以总结和背诵一定同时开始。关于作文的说明我在后面的科目里会单独提及。十二月下旬到考前,英语还需要做一本书,是曾鸣张剑的黄皮书最后预测五套题,难度比真题高一些,书里会带有答题卡,当时是涂卡做题的,包括作文基本上可以在三个小时内搞定,得分应该在70以上。这个时候别太在意分数,英语难免有做的不好的时候,不要影响心情,冲刺阶段心态最重要。
  政治就是天天在那里背,我个人习惯总是想背很仔细,那本冲刺也背了好久,差不多到十二月中旬时候才结束,之后又上了一天的点题班,又来了五十几页的点题讲义,知识点划得更具体,直至考前基本上就是这两本书同时一遍一遍的背,复习书基本上不看了,1600题也赶进度的在那里做,效果不好,题目太细致,很多不可能复习到,反正1600确实做得有点晚了。
  传热学的真题做完以后,也是回过头来继续看,把自己当时的总结再看看,真题的一些书写格式规范下,我的专业课的任务还算比较松了这个时候。
  最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心态了,尽管对数学和政治有些担心,但对英语和专业还是很有信心的。考前一天,我搬到考场附近预定的旅馆住了,没怎么看书,就是背背政治。这时候给自己定的终极目标是80+80+140+140=440,心里也告诫过自己很多次:这是最后一次大考了,我一定要证明自己,我一定行!

  功课安排
  以下根据科目顺序,大致介绍下各科的题型和考查内容,以及本人在一年的学习中对这几门课的学习方法的一些总结。
  1、政治
  今年的政治加了难度,也更灵活了,其实政治不应该成为拉分的科目,只要你好好复习,认真背过一些重点,得个60多分还是很容易的。政治的复习集中在考研的中后期,会花掉你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前期其他科目的复习应该更扎实,免得影响之后总体的效果。之前听说的政治3个小时时间很充裕,不过我也没亲自写过大题,考试时候每题都写的很多,写的累得不行,最后15分钟才写完,也算虚惊一场,在此给大家提个醒。
  政治的内容包括五门课: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最难,不是只背就能解决问题的,一般大题的第一道就是其中的哲学部分。2、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内容最多(至少名字就最长,好多人学完了也不一定背得下这门课的全称,呵呵),也最难押题。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察的内容最少,也相对比较简单,不过容易和毛概知识点交叉。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按辅导班老师的话,只要思想品质端正,没有完全不背,基本上还比较简单。5、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时政就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了,这时候去上辅导班或者有辅导班的资料就非常重要。
  考试题型是:单选16个,每个1分;多选17个,每个2分。选择就50分,一般分数的差别也就体现在这里了,具体每科的分配我就记不住了。大题5个,一门一个,基本上各10分。看了下政治大纲里给的数据,每道大题的难度系数基本上都在0.6左右,也就是说,大题平均水平在30分左右,好好背一背,控制选择错在10分内,还是很容易拿到70分的。
  2、英语
  英语的题型:完型20个10分,阅读四篇20个40分,新题型阅读5个10分,翻译5句10分,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可见阅读和作文是考研英语的重头戏,其实完型和翻译也可归结为阅读理解。
  使用的资料:词汇我最先使用的是胡敏的21天速记,不过感觉量有点少了,改用俞敏洪的词汇,总之,词汇书隔一段时间换一本记效果会好些;高教出版社的《考研阅读理解新题型与翻译专项训练》;还有曾鸣张剑黄皮书系列:阅读理解150篇(基础训练+提高冲刺),十年真题,作文100篇,最后五套题。
  之前说了,考研英语考察的是对文章的理解,不在于词汇和速度,词汇不应该成为理解的障碍。从4月起单词需要反复记忆至12月多,之后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做阅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揣摩选项设置的原因,包括四个选项错与对的原因。一些常见的错误有表述肤浅、过度引申、因果倒置等等,另外可能黄皮书里有个别讲解不很让人信服,真题的争议会小些。关于英语阅读的经验网上有一篇不错的文章(搜考研英语阅读高分经验应该就找到了),大家可以去看看。关于阅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30秒先把题目浏览一遍,界定下文章的大致类型,然后再去读文章。一般经济类的文章最难,选项最纠结。
  2、如果文章有些生涩难懂,每读完一段或者几段时及时总结一下文章说的是什么,否则不懂的部分越积越多就更难理解了,这个方法对我后来做一些文章起到了一些作用。
  3、一定不要凭主观印象去做题,每道题每个选项都要回到文章寻找根据,平常做题一定要这样,积累一些经验,考试时候才不会慌乱。
  4、选项难以判断正误的时候的时候就把中心思想搬出来做判断,这一点最重要,也最能解决问题,一切以服务主题为重。
  5、还要牢记一点:中心思想+细节=文章,一定要把握好主题和细节,这需要在不断练习中不断体会了。
  6、最后就是说,英语的进步很多都是在潜移默化中的,扎实认真的学习,总会有很多收获的,希望大家戒骄戒躁(我在12月都有几个一篇错4个的),调整心态不断努力,功夫不会负有心人的。
  一些书里和辅导班会有讲解一些语法技巧或者长难句结构的,因人而异,我觉得一点用没有。我对语法真是一窍不通,那些理论看了也白看,如果你看不懂,我建议就别看了。做文章的时候很少会用到,甚至都没时间用,有了一定的练习,对语言的逻辑结构应该有所习惯了,除了翻译,知道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就行了。翻译十一二月的时候对照真题好好看下,我当时没怎么看,还好考试时候翻译的还行。
  关于作文,小作文黄皮书里已经总结的很详细了,背一背就行了,但是小作文类型非常多,其实也挺耗时间的,不过一般小作文得分都比较高。我觉得大作文主要分为两种,包括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前者套话比较多,后者需要积攒一些例子。两种类型都需要总结一些模板出来,我就是把黄皮书里的作文归类总结下,可以划分的更细致,比如社会现象可以分为批判型或者两面型,人生哲理可以包括乐观的、坚持的等等。我在考前就背了很多的乐观话题的语句和例子,也算押中题了,写的自我感觉就不错,82分里作文起了很大的作用。还有就是说,一般作文的命题规律是一年好的一年坏的,好的多为人生哲理告诉你要怎样怎样,坏的多为社会现象分析原因举措等,明年是后者可能性较大,不过也要两手准备了。关于作文还有一点说明,宁可写出普通的句子也别写出错别字或者错误语法,在正确的情况下才能追求华丽的语言,这一点我是在我的六级里发现的,当时感觉写的超烂,但是作文还有120多,后来想想可能重点不在语言上,而在是否有错误上,后来在真题范文的对比上发现确实如此,所以大家别走进华丽语言的误区哈。
  3、数学
  数学的复习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七月以前是基础阶段,暑假是提高阶段,九月十月是强化阶段,之后就是规范规范再规范以及熟练熟练再熟练的过程了。每个阶段及时做一下总结,分析下自己在上阶段的得与失,规划了一下下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数学一包括三门课:1、高等数学,占56%(4选择+4填空+5大题),公认的同济五版或者六版是比较经典的教材,用其他教材好不好我说不准,不过最终的复习任务还是以李永乐或者陈文灯的为标准。2、线性代数,占22%(2选择+1填空+2大题),一般使用的是同济五版的教材,这个难度适中也比较经典,另外还有清华出版社的不过貌似有点难,个人觉得不需要了。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占22%(2选择+1填空+2大题),用浙大版的比较好,概率与统计两部分共前八章的内容。
  数学一我使用的资料:陈文灯复习全书(看过三遍),李永乐基础过关660题,李永乐真题十五套,高教的数学大纲解析,李永乐400题。数学是花时间最长的,强度最大的一门课了,也是我唯一一门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感觉挺遗憾的。主要是有两个选择当时竟然不会做,估计蒙错了,导致没有上140(其实今年的数学和11年差不多,没有很难,上140还是可以达到的)。
  关于数学的经验教训也在各时间段内说了很多了,再重点提几点:
  1、十月和十一月的真题和400题一定要认真完成并批改,把一些规范或者值得注意的地方标注出来,这是临考复习非常重要的东西。举两个例子:(1)、关于曲面积分的一种题型,有时需要围绕曲面包围体积内的原点构造个小体积,来满足高斯定理的条件,这种题型也是经常考的重点,李永乐真题答案里给出的书写格式就很标准,希望大家借鉴。(2)、线性代数里经常有这种题,要求某一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如无特殊说明,求出来了一定要再乘以k,k是全体实数,说明是该特征值的所有特征向量。
  2、十二月的时候可以适当做整套卷子,当时就因为整个十二月在复习之前的内容,导致手感生疏,另外660题也可以重点看一看,数学丢分在小题上就太吃亏了。
  3、考试时候,不会的题目就先跳过,千万别耗着。今年数学的大题第一题其实就很坑人,好多人一时半会看不出个所以然就耽搁了后面的题目,我也是在最后十分钟才匆忙做出来的。除了高数很灵活外,线代和概率的题目这几年其实也有点模式化了,不要耽误了后面的必得分。
  4、还有一点,其实对各个科目都适用,就是考场上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分钟,不要轻言放弃,也许就会有奇迹发生。还是那道数学第一大题,中间放弃了两回,但在最后的十分钟终于想出来了,当时就刷刷的写幂级数展开公式,应该是写对了的,要不然数学就杯具了。这还反映一点,就是一定要对基本的公式定理烂熟于心,这样在关键时刻才可能有所发挥。
  4、专业
  传热学是我大学的课程里一门比较喜欢的课,虽然学起来不是很容易,但是做题还是比较模式化的,只要知识点掌握的扎实,还是很容易得高分的。
  复习使用的教材是高教出版社,杨世铭陶文铨编写的《传热学》第四版,是传热学非常经典的教材,估计一般本科都用的这个。还有一本非常好的参考书,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王秋旺、曾敏编著的《传热学要点与解题》(不过已经绝版了,图书馆应该会有,网上也有卖复印版的),这本书里讲的内容针对在课本所没有涉及到的,却又在考察范围内的许多知识点,提出很多实用的有价值的问题,有一些有解答,还有一些只能自己去想或者问老师。不管考什么学校的传热学,有这本参考书都会让你在这门课的水平上提高一个等级。另外还有历年的真题,当时到图书馆还找了基本其他参考书,倒也解决了一些学习中的问题,教学大纲网上都有可以参考看下,辅导班笔记就无所谓了。
  真题一定要仔细研究,尤其像我们工科这种,专业课考来考去也就那么几道题,很可能出现重复和类似。其实复习到后来,对传热学课本和参考书真的已经做到非常熟练了,其实考试会考什么,已经心中有数了。
  西交传热的题型为简答和计算:简答6-9题,每题6-8分;计算一般是3道,总共85-95分。由于计算题平均每个有30多分,所以复习一定要非常扎实,否则一道不会做必然杯具。复习中具体的问题大纲中已经讲得很详细了,一定要耐心地看,在此只谈几点复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以下是我摘抄的考西交能动的一位学长xxx写过的传热学经验,我在网上发现的,觉得写的非常好,当时也参考了许多,现只做部分修改,特此说明,免得侵犯人家的版权哈)
  1、对概念的理解一定要透彻。除了概念本身的涵义以外,也要特别注意其外延。比如说角系数的概念,要理解推导角系数时的两点假定,实际上也是应用角系数做计算的前提;再比如基尔霍夫定律的第三个层次,要思考应用在漫灰表面的时候是如何解除“与黑体辐射处于热平衡”这个限制的。
  2、对于公式和微分方程,要理解其推导方法,特别是其中体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依据,并注意其适用条件与每一项的物理意义。比如通过等截面直肋导热的物理模型,要注意是如何使之简化成一维稳态导热问题的,以及其中将肋面上的对流换热用“计算源项”处理的思想。关于对流传热的动量能量方程的数量级分析法在参考书里也做了很细致的讲解,加深一下对这个公式的理解。
  3、善于做类比和对比。比如说流体外掠平板换热与竖直热平板自然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沿板长的变化规律就有一定的相似性;再比如上面提到的“计算源项”,在集中参数法温度场的求解中也用到过,但是为什么在一维物体非稳态导热的分析解中不可以将表面对流换热处理成“计算源项”呢?这涉及“计算源项”的使用条件,参考书里有过提及。
  4、注意抓住问题的本质化繁为简。比如对流换热特征方程中特征长度,特征速度,定性温度的选取,虽然根据问题的不同而不同,却是有其内在规律的,这也涉及到对流体力学的理解。举个例子,流体横掠管束问题,表面上是一个“管外流动”,但是它雷诺数中流速取得是管束中最小截面处的平均流速,那为什么不像一般外部流动那样选为来流速度呢?再比如两个漫灰表面组成的封闭腔的辐射传热,书中提出了三个特殊情形下的简化公式,学完整章后应该知道,根据条件画出系统网络图就可以方便地得出这几个计算式。
  5、重视对课本中图表的定性分析,也要注意图表可能暗含的限制条件。比如书中普朗克定律的图示,其实也包含了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的意义;再比如对无限大平板中心温度诺谟图的分析,要注意保持单一变量原则,这个有点隐蔽。关于诺谟图的研究,参考书中做出了非常好的分析,非常值得一看。
  6、要重视理论的实际应用。现在的简答题特别重视这一点,做题时要能够看破题中现象背后的传热学原理,这是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看书的时候要细心揣摩。
  7、特征方程中特征长度,特征速度,定性温度的选取是要求熟练掌握的。但对流换热的实验关联式及流体物性试卷上会给出,不用强记。有时候管内强制湍流换热公式会给成Pr的n次方,需要分析是加热还是冷却情况来选择n取0.4还是0.3。
  8、对课本上的例题要重视,注意每章的前言和本章小结,对于理清脉络,抓住重点很有好处。课本例题除了说明如何规范地应用公式解决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分析问题的思路。例题后的讨论非常富有启发性,对于透彻掌握概念很有效。有印象的一点是,在第十章结束的实例分析中,提出了肋片的两个重要作用,增强散热和降低壁温,这在问答题里也常有涉及。
  9、要注意细节。传热学中有许多公式中带有有意义的符号,要特别注意。这些符号有时也与公式习惯的书写顺序相关联。在稳态热传导,非稳态热传导,热传导问题的数值解法,辐射传热的计算这几章中出现的较多。再有就是注意保持方程式两边的量纲要统一。还有就是像管内强制湍流换热这种肯定会考到的大题,做题最初先要假定不计温度修正和管长修正,最后还要进行两者的修正。

【精品阅读】
考研备考要不要“早”做真题?
2016考研:巧用真题,实现突破
如何高效搜寻考研备考信息
考研复习很劳累,健康饮食少不了

关于"最后阶段,真题的正确打开方式_备考经验_考研帮"15名研友在考研帮APP发表了观点

扫我下载考研帮

考研帮地方站更多

你可能会关心:

来考研帮提升效率

× 关闭